欧丽霞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5264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着重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培养。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问题解决”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历来是教与学的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前言: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本文以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数学专业性和综合素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的被动式教学,让学生丧失了主动进行解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制,自主思考的能力被限制,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还需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数学建模是一种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数学模型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解决数学问题方法。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意义、丰富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途径,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实现新课标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影响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对所遇到的问题的意识,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思考的能力;是否具有足够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铺垫,打实知识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就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而言,要想达到“善”,下面两点是必备的“器”。
(1)重视“数的认识”。 数是生活中具体事物数量抽象的结果,所以在“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数”说话,在说的过程中感知数与数、数与生活的联系。 要努力将抽象的数,与直观的生活现象相结合,并借此消除刚刚接触“数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数”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2)明确“运算的意义”。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理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基础,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安排,联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建构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2.经历过程,养成解题习惯
“审题—思考—解答—检验”是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仅是把问题解决了,更重要的是经历解题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1)明题意,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 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审题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效果。 因此,我们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些许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题意。
指读:顾名思义就是手指(或笔尖)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无法独立地把题目读完整,老师不能性急,可以和学生一起指着读下去,体现认真读题的重要性。 到了一下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多了,老师也可以慢慢地放手了。
圈点: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圈圈画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意。
画图:有些题目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示来表达题意。 可以用实物图、线段图、方格图、列表等形式表示出问题和条件,沟通他们之间的联系。
(2)细思考,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解决问题的实质是借助已有的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采取合适的策略,构建从已知条件到达未知结果的逻辑链条。 因此,找准解题的思路是关键。对于一步计算的题目,要抓住四则运算的意义、注重数量关系分析的指导。 在学生用一定的方式表述问题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信息,分析已知数量之间、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运算的意义来选择算法,从而解决问题。 当然数量关系的建构不能公式化、程序化,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多次体验、感悟,积累“数学模型”的典型实例,再作一定的提升。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中间问题”。 要引导学生用“先……再……”,“根据……可以知道……”等语言来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但不要追求形式化,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清楚即可,也应允许学生根据直觉、猜想、合情推理等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重解答,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正确解答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环节,是解题探索过程的提炼和呈现。 不同形式的问题,解题方式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思路,一步步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4)勤检验,保障解题的正确性。 “检验”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正确解答的保障。 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慢慢养成检验的习惯。
3.丰富体验,促成“学”“用”相长
“学以致用”,反过来,“用”也能有效提升“学”的质量。 《数学课
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的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验证、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循错思措,学生练习中产生的错误,应该被我们教师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面对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错误,如果我们能细分析,勤思考,积极探寻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就一定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兰兰. 略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 000(010):77-78.
[2]鲜芝文.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 数码设计(下), 2019, 000(007):96.
[3]兰芳.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C]// 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19.
[4]郭志强. 小学低段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000(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