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本教育背景下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白媛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叙述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白媛
        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  635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叙述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生物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初中生物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熟练掌握生物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含义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定义。生物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生物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范围也比较大,所以生物这门课在核心素养方面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发展的终身性、长久性和综合性。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家们对人体基因的组成和变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组成和基因在发生着变化,那么人体的遗传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学生要保持对知识的探索精神,要对未知事物去不停地研究和探索,并且这一过程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过程。这就是生物核心素养中的发展性和长久性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生物这门课的核心素养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在哪个学习阶段,学生都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综合技能,也就是培养生物这门课的核心素养。但是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培养,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构建的原则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促进理解消化,实现学用贯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遵从以下几点教学原则:第一,突出学生,遵从主动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学习主人,落实课堂主体地位,将学习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性,使其会学习,能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完成被动转主动,促使其获得学习动力。第二,突出合作,遵从发展原则。教育教学本就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一个过程,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思维方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利用合作,可以有效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对自我的认识,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合作,遵从发展原则,在合作中促进学习进步,提高整体学习水平。第三,突出学习,遵从探究原则。学习是交流、互动、探究、分析、总结反思的一个过程,探究作为掌握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前提,为构建有效生本课堂,培养科学探究素养,要突出学习,优化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遵从探究的原则,激活思维,启发引导。
        3生本教育背景下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3.1新课导入,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作为生物四大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科学自然观的基础。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念有利于学生客观地看待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乐趣,在学习中感受知识魅力。以“生物的多样性”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各式各样的生物,并利用思维导图对其结构、繁殖方式、形态特征进行详细划分,让学生产生具体的印象。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制作不同生物细胞繁殖的微视频,还要让学生思考细胞分裂是由哪一物质决定的,进而引导其自主设计相关实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细胞内部某一物质滴加化学药品进行干扰,阻碍其正常分裂,并观察细胞分裂情况。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细胞分裂的决定因素是遗传物质,不同生物遗传物质也有所不同。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知识框架,对生物进化发展也会有一个客观的印象。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也逐渐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具体的印象,生物核心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2活化生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让生物课堂更有活化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其集声、光、形、色集于一体的强大功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将生物学中抽象的、微观的、时间和空间跨越幅度巨大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够给予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使枯燥的文字讲解变得活泼,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变得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比如,在《生物的进化》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老师只用讲解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但是结合多媒体,老师就可以运用多维图像处理技术,把鱼进化成两栖动物的过程模拟给学生观察,并给学生呈现生动、丰富、连续的画面,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进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催化学生对鱼进化成两栖动物的想象,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给学生讲有关心脏的知识之前,我先给学生准备了一段心脏的3D模拟动画,让学生全面观察3D模型下的心脏是如何运动的,并通过模拟电镜技术,让学生进入心脏,认真观察一下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人体器官是如何工作的,聆听这个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心跳声,从而感受心脏在生命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出他们对生命的敬畏,调动他们的情绪,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3设置自主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生物实验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初中时期的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想象能力和模仿能力强等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上述特点,通过设置自主探究环节,凸显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与成就感,从而最大化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教学为例,教师不要采用先告知实验结果,后实验验证的方式进行授课,应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提出实验设想,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和引导辅助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提出的设想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并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确保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实验行为,即便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也不要立刻进行纠正,避免打乱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路。自主探究实验完毕后的评价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模式,与学生一起对假设提出、方案设计、流程操作、结果记录与分析等环节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从而提炼出本节实验课程的精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命题进行发散,自主进行“温度”“湿度”“环境酸碱性”等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要始终将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鼓励其自主学习,并总结生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其全程参与、自主思考,全面推动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立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3-274.
        [2]杨玉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7):91-92.
        [3]陈昂.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J].华夏教师,2020(02):27-28.
        [4]秦秋明.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9(07):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