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映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五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传统的只专注于字词或文本的枯燥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字词的基础上还要关注语言所表现的深刻内涵,对于诗歌的教学来讲,要对诗歌的韵律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通过有韵律的朗读对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诗歌作为诸多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资源,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材,对诗歌教学策略的优化做简要分析。
一、挖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1)语言表现形式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设计中也不难看出,编者在选材方面也花费了许多心思。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教材选文中的儿童情趣。
(2)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在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动作或是心理活动描写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拉近与诗歌之间的距离。
(3)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字联想画面,在情境中体验诗歌内涵。例如,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我想变透明的雨滴……我想变一条小鱼……我想变弯弯的新月……”文中一共出现了七次“想变”,且都是儿童所喜爱的事物,也正因为是儿童,才能够理解这些丰富且充满美好的想象。
二、教师可以用分层教学法来应对班上的诗歌学习
分级现象分层教学法,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让教师正视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期望,减少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循序渐进进步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认识到班上的学生在语文诗歌的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的时候,就要下意识去多关注,并且尝试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上去分析学生之所以产生差异的原因。比如说有些学生对诗歌有学习兴趣,所以上课听讲就特别专心,于是对于诗歌的学习效果也比较好;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诗歌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像听天书一样,不愿意听,更听不懂,学习效果自然很差。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行为表现去分析内因,才能由表及里地分析出学生的“病灶”,在后续的“治疗”中才能根治学生的这种“疾病”。教师以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表现来分层,把学习拔尖的学生树立成一个榜样,鼓励和号召学习中等的学生向他们靠齐;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增设一个分享互动,鼓励所有想要分享和表现的学生都上台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或感动自己的那些诗歌,让学生发现诗歌的魅力,挖掘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三、使诗歌的题材多样化
小学语文的诗歌课堂,更重要的目标是拓展学生诗歌知识的范围,而不是去挖掘诗歌所包含的深刻意蕴,所以教师在安排课程的问题上就要侧重于其诗歌题材的多样化。在这个时期,可以让学生接触最简单的即景即事诗,因为这些都是作者面对当时的情景而生发出来感情的产物,感情更加丰富。如杜甫的《登高》《春望》等,诗歌不只是关注自己命运,更心系故乡亲人,心系社稷苍生。另外,其他题材的诗歌有的侧重托物言志,有的侧重借古讽今,可以多向学生推荐,并大致介绍这些类别诗歌的常见主题。学生从老师那里或者书本上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各种不同题材的古诗,他们也逐渐能够体会到不同类别诗歌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情怀,并可以结合这些诗歌的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在这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诗歌感受力和鉴赏能力都会有很大的程度上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小学学生的年龄层次也决定了小学语文处于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工作,并及时巩固学生刚刚获得到的基本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而这些基本功并不仅限于诗歌理论知识,而且关系到学生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使诗歌的理解有序化
诗歌是各种文学体裁中,语言最为凝练,思想最为深奥,理解的难度也是最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使诗歌的理解符合这些规律。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付出足够的精力去识记、理解和想象。为此,老师就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互动,举例来说,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一个整篇诗歌进行关键词句的解析,就要先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最在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诵读诗篇,在诵读的过程中,比较哪个学生的感情是最充沛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一步明确在这首诗歌的诵读过程中哪个字、哪个词应该重读,哪个部分应该舒缓,哪个部分应该急促,并说明理由,课堂活动的重点就自然在过渡到重点词句上来了。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诗歌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根据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作品。我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有两方面特别优势。一方面是多媒体的画面,因为教材上的图画比较简单,不够生动形象,激发不出学生的感情,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诗意、诗境。诗是抒发诗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如果教师能把诗歌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多媒体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将诗歌中的形象化为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诗歌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体的音乐。许多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读来琅琅上口,扣人心弦。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主教学体系中的最重要一环,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使诗歌的内容具体化,使诗歌的题材多样化,使诗歌的理解有序化,让课堂的进行过程紧张有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蔡德才.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7.
[2]詹静.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48.
[3] 徐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江苏教育报,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