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素养目标达成中科学思维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聂中霞
[导读] 科学思维即科学逻辑,是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
        聂中霞
        (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贵州六盘水  553501)
        摘要:科学思维即科学逻辑,是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的产物。科学探究目标的达成与科学思维培养息息相关,是培养科学思维很好的切入点和机遇。本文就科学探究八个要素对应科学思维的特征、过程、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以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共识。思维能力的培养被融合进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评测中。科学探究八个要素对应科学思维的特征、过程、方法。科学探究目标的达成与科学思维培养息息相关,是培养科学思维很好的切入点和机遇。下面就将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目标入手,分析其中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内涵,帮助我们在课堂教学实施科学探究活动中培育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要素与科学思维
        提出问题的目标指向“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中低年级中还有“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可探究)问题。”这里我们对照科学思维过程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能够发现有两点值得关注。思维的缘由就是遇到某种困惑和怀疑。思维不是凭空出现,遇到困难,去思考如何解决是思维的起点。提出问题能否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能否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从起始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二、作出假设要素与科学思维
        作出假设要素指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中年级指向“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目标。对照科学思维过程,这一要素就是立论解释过程中第一步提出假说的环节。科学假说的提出必须遵循解释性、遇见性、可检验性、简洁性四项原则。

三、制定计划要素与科学思维
        制定计划要素指“能替你所学的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这一终极目标。在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之前,需要搜集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所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能否帮助我们获取有利、有用的证据取决于制定计划是否合理,实验设计是否精准。制定计划的意义在于此处,它为科学思维使用与发展提供感性材料,提供素材基础。

四、搜集证据要素与科学思维
        搜集证据要素指向“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信息。”探究要素与科学思维一般过程中寻求事实相呼应。

其中描述的各种方法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来获得理性思维的感性材料;另一个层次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考察与调查,体现出科学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前任研究成果为后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思维材料。

五、处理信息要素与科学思维
        处理信息要素指“能基于所学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这一终极目标。其中使用处理信息的方法和工具从语言描述到各种图表直至最终的概念图、统计图表。无论是用哪种工具和方法,都是对感性材料的处理。过程中包含了分析、比较、分类等一系列的科学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去筛选有用信息,取出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工作。过程中捕获有用的信息,为开展推理解释提供多种线索和支撑材料,能否解决对应的问题关键是能否抓住核心线索,把握有希望的线索,进而契而不舍、坚持到底,走向成功。

六、得出结论要素与科学思维
        得出结论要素指“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这一终极目标。其中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就是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七、表达交流要素与科学思维
        表达交流要素指“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区别于接受式思维,对他人不充分、缺少证据、逻辑推理不清的结论自然会质疑,并产生新的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对这一结论进行新一轮的论证和探究。这样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有助于学生未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成长。

八、反思评价要素与科学思维
        反思评价要素指向“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反思与评价并不是只存在于探究活动结尾,它是时时刻刻影响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明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论述[J].考试周刊,2021(42):101-102.
        [2]王代益.在高中《遗传与进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14):22-23.
        [3]雷天顺.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18):28.
        [4]黄霞.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与思考——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8):35-36+39.
        [5]刘晓霞.高中课堂教学中凸显科学思维的策略探究——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04):42-45.
        [6]凡薇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J].现代教学,2021(07):46-47.
        [7]龚婷,李艳红,胡杰,胡斌.浅析高中生物试题对科学思维之归纳与概括的考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95-97.
        聂中霞(1993-)汉族,盘州市第十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教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