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梁维娜
[导读]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由于很难完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抛弃。

简阳市实验小学  梁维娜 四川简阳  641400

摘要: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由于很难完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抛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努力探索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不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在我国常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方法、技巧和能力的训练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方法、技巧和能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致力于探索和尝试改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但是效果都不尽人意。本文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进程。
        一、教学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问题思考,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一大阻碍。基于小学生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创新性地引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理解,在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专注性程度的同时也能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为了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对这一篇课文的阅读热情和动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小学生播放和展示我们国家的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美丽的教学情境当中,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
        再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过程中,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充分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美丽的海水”、“众多的海岛”、“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等相关图片、视频或者资料,为学生创设虚拟性的真实场景,在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冲击,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阅读埋下基础。
        二、联系生活,引发学生共鸣
        任何的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语文阅读材料的内容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将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将晦涩难懂的阅读知识有机地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降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难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课时,旨在让学生切身体会自己的世界的美好和奇妙。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地球上的蓝蓝天空、奇形怪状的云彩、轮换的四季、冉冉升起的太阳、晚霞的黄昏,让学生将这一篇课文与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场景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语文阅读场景,降低课文阅读的难度,促进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反复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小学生仅仅阅读一次课文,那么学生就很难一次就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有学生通过多次阅读之后,才能充分感受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多次进行课文阅读,尝试从多角度进行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让学生选择课文当中最喜欢的句子段落与同学进行朗读、分享和交流,如“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一个句子隐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情感的朗读实现课文的多层次、多角度理解,深入感受课文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含义。
        再如,在教学《花钟》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自然段落的中心思想总结,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课文佳句赏析,如这一篇课文的第一个段落作者就利用了排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通过观察各种花朵,发现花开放的具体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多次阅读,引导学生对这一个优美的句子进行细细品读,品味文章作者描写这一句话的意图和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产生为什么各种花开的时间都不太一样的疑问,让学生自主对课文内容进行不断地质疑、分析和领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品味。
        四、融合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将多篇主题相同或者相似的教材课文整合起来,互为所用,比较阅读。将相似的文章融合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缩短了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时间,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与《父爱之舟》这三篇课文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慈母情深》这一篇课文通过描写“我”的母亲的言语、行为和动作等等来体现母亲对“我”满满的爱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课文通过描述父母对“我”的极端写诗评价来督促“我”健康成长,不管是怎样的评价,其实都是父母对“我”深刻的爱意表达;《父爱之舟》这一篇课文则利用了父亲对“我”做的小事,从生活的细节上表达了父亲对“我”沉重的爱意。这三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父母对我们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的爱可以在生活日常中的小事上品味到。因此,教师便可以在教学时将这三篇文章融合起来一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升华“父母对我们的爱”的主题,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节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和改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仅仅要达到能够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阅读,还要为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宏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为-认知"教学法的实践策略探究[J]. 语文新读写(20):1.
[2]黄丽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 求知导刊, 2018(12):85-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