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促我成长 时亚静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时亚静
[导读] “校本研修”是2004年袁贵仁副部长在一次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具体始于2010年。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朝阳中学  时亚静  723200

摘要:“校本研修”是2004年袁贵仁副部长在一次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具体始于2010年。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校本研修 教学理念 学习培训 实践反思 教研结合
        从教十余年,此刻追忆当初学校刚实施校本研修时,校本研修给我的感觉就是在繁重工作压力下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担子。但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新的教学理论、理念,授课方法,组织方式如急风骤雨般扑面而来。看似活跃而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充满期望、备受瞩目,却换来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融,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原以为教书育人不过就是教和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吃透“教学”以及教与学的深刻精髓。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始料未及的诸多问题不断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选择固步自封,被时代淘汰,还是选择乘风破浪,开创未来?那一刻,以往的自信、镇静、率性竟让不知所踪,留在心底里只有不知所措。身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不能被困难所吓倒,要从容面对问题,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在教研战线上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是她们让我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使我在校本研修的广阔天地间成长起来。
        一、持续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从学校小白到教研组长,校本研修,教学反思,课例研讨这些名词从陌生到熟知,十余年漫漫成长路,迷惘过、困惑过。校外教研培训,在线学习,校间学习交流,让我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开阔了视野。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路上我不再孤单。教到老学到老已成定律,老马已知夕阳晚,不必扬鞭自奋蹄。工作之余,读读书,充充电,回回头,清清脑子,想想未来,才能保持充足精力,思路清晰,游刃有余。有选择性地阅读各级各类教育刊物并做好学习笔记。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还抓住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首先,我在年级组内进行听课,老教师们在课堂中与学生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深深感染着我。有合适机会时,我也跨学科听课,如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物理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周围老师们娴熟地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我深受启发,激发灵感。其次,抓住机会聆听同学科老师的示范课公开课,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贪婪”地吮吸教学中的精华。在一次次的听课学习中,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横向纵向比较、吸收、试用、改进。在一次次的培训中充实自己,并明晰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和自己努力的方向。审视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改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前进、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



        二、不断摸索、实践反思、积累总结。
        我校每年举行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是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展示大舞台。教学之余,自己也积极准备课程,反复磨课,邀请同事评课,再反复修订、取得一些成效。争取在每一次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中把我所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评委诸多好评。日常教学中,不断将新学到的授课技巧、方法在自己的课堂上予以应用。可是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跟着我的思路走,反而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插曲吸引住,整个课堂主线被带偏,在这“出师不利”之时,自己也迷惑过,怀疑过,最后还是自己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修改优化,最终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取得一些成效。修改、优化的过程中,大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是老调重弹,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课堂。只有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也让我懂得 “被听课”也是一种收获,能使我学到知识和经验;“被听课”也能使我改掉缺点和不足。于是,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教学教育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后进生也变得有学习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提高很大,所带两个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变化让我充满希望,深受鼓舞,更坚定了我前行的信心。
        三、重视教学、注重研讨、教研结合。
        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我们积极讨论,取长补短。大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小到知识点和布置作业。为了解决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然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理解、建议说出来,在大家的一番争论中,每一个问题都变得明朗化。有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有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上课轻松多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经过我们反复思考、不断质疑、共同研讨、持续改进的成果。新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和课堂组织的尝试让我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也激发了我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一次次集体备课、一次次教研活动,不知不觉已伴我在教育路上走过十余载,在教学工作中逐步承担起一些担子,这也要感谢领导的栽培,同事的支持和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校本研修中,我是一个真正的受益者。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的引领和同事同行的帮助,我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这都离不开校本研修对我的帮助,是校本研修使我有机会突破心灵的束缚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起来。今后我继续以“四有”好老师为准则,愉快地徜徉在校本研修这片广阔的天地之中,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研修50问》
2.中国教师研修网
3.校本研修方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