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1期   作者:谢铭妮
[导读]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的当下,河南省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工作的过程中
      谢铭妮
      河南师范大学

      摘要: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的当下,河南省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城乡间的经济发展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城镇化的水平得到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供给日渐均衡。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城市,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大,村庄空心化日趋严峻,发展潜力受限,生态环境保护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影响着河南省城乡融合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有效的实现城乡之间快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河南省

引言:城乡融合发展可以达到城乡之间各个生产要素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生产力在城市和弄村之间达到合理的分布,城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紧密连接与和谐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城市和农村各方面融为一体。但是,当前我国城乡融合道路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城乡融合的发展。例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要素流动不均衡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进一步影响城乡融合的发展。因此,分析城乡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进行查找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对策是尤为重要的。
一、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破解城乡二元问题,缩小城乡差距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问题,阻碍了农民市民化进程,数亿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无法稳定,影响着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在城乡要素市场上,人、土地、资金总体上还处于由农村向城市流动,而城市向农村流动的程度很小甚至基本没有,这就导致农村“失血”严重、缺乏发展活力。因此为了解决这些差距问题,需要城乡快速融合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解决社会矛盾,实现资源共享
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当前城乡之间融合程度上来看,想要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及不充分的问题,就需要将农村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乡融合,和其他的城乡关系不同,不同于以往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是将城市和农村看为两个单独的相等的主体从而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二者达到资源共享,来实现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城乡融合是城乡高质量现代化的制度型建设,也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举措。城乡之间由于在资源、文化等因素上都由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城乡融合后,双方的资源重新进行分配,让城市文明在乡村普及,达到资源共享,农民就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农业科技技术,提高自身技能,达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农业也创造为高质量现代化模式。?
二、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资源要素分配不均,收入差距大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处于增长的状态,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二元经济体制的分工中,城市主要发展第二、三产业,而农村主要发展第一产业,因此,在城乡关系的问题以及工农业的问题中,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观念依然存在,这就导致在资源要素的分配上农村处于不利的地位。即使有很大一部分的年轻劳动力选择了外出进城打工,但由于学历低下,收入仍然没有城市高。当前的户籍制度使农民进城的门槛还是很高,农村的劳动力、资金及生产要素等资源都首先向城市输送,不仅使城市的发展增添了负担,还大大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并且,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明显比人口城镇化速度快,这就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农民也无法享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利益,就使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演变的更剧烈。


(二)农村“空心化”严重,不利于城乡融合
      近年来河南城乡融合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为严重的是河南省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剩余人口大多为老龄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劳动能力较差的人群。因此,很大一部分的农用地用于建设住宅地,而多余的土地则被荒废,大量闲置宅基地,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培育人才、引进人才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由于河南省的乡镇企业在地域上较为分散、规模小以及管理落后等原因,大部分农民不愿返乡就业,农村的劳动力较为稀少,影响了城乡融合的发展。
(三)城乡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差距较大
      河南省在近些年来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虽然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义务教育和基本养老保险等方面都达到了制度全覆盖。但是,有些相对偏远的乡村仍然处于传统村落发展阶段,医疗、教育、卫生和文化服务等都达不到要求,逐步加深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这就导致城乡人口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的差距逐渐扩大,降低了均衡发展的速度,从而制约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均等化程度的提高,这也成为城乡融合中艰巨的任务。
三、促进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乡村振兴,创造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综合化的发展体系,涵盖着城乡间的空间规划、资源分析等问题。河南省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上,要大力发展城乡融合,对省内的城乡进行统一规划,消除城乡界限,合理分配城乡之间的资源,创造新型城乡互补发展体系。结合当地农村的资源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适合当地的绿色农业和旅游发展,调整传统的农业结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缓解就业问题,吸引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从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推动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以有序的流入农村地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建立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农村公路、改造和升级农村电网、增多农村基础生活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基础性建设。同时,河南省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和城乡差距是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农村教育支出,建立优秀教师队伍加强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并贯彻落实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创造优美环境
      人才的培养能够大力推动城乡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吸引人才流入,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为农村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生力军”。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治理至关重要,城乡之间要共同治理生态环境,不断创造城乡居民生活的优美环境。一方面,强化对城市污染企业的治理,助力企业转型;无公害化处理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合理利用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另一方面,推进旅游乡村建设,逐渐培养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武小龙.新中国城乡治理70年的演讲逻辑[J].农业经济问题2020(02):77-86
[2]魏晓莎.从二元结构到城乡融合的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研究[J].农业经济2019(02):26-28.
[3]张艳萍.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关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2018(12):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基于...
•   低...
•   ...
•   试...
•   现...
•   农...
•   道...
•   ...
•   ...
•   ...
•   ...
•   北京...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