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金矿采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1/8/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9期   作者:王军东
[导读]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王军东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261400
       摘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各地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将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工作成效逐年提升。尤其矿区园林绿化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高水平开展,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针对矿区园林绿化期间所必需的理念应用熟练掌握。基于此,本文对大型金矿采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体系建设进行探讨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金矿采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体系建设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及基本物质条件的快速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空间环境的不断改变,煤炭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探讨不同采煤工艺对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累积影响。
1矿区生态环境发展趋势
       采矿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地压占及水土流失强度不断增大,生态环境条件不断变差;场地外围区,植被较发育,水土流失强度虽然较低,水环境变化较小,但可能受到采矿区生态环境影响,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在现状条件下,项目区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质破坏等几个方面,若不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恢复,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将明显加快,影响范围逐步扩大。
2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2.1产业生态化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生态经济的主要实践模式。煤炭开采企业绿色发展模式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生活和绿色办公与其他行业具有共性,在此不再赘述。绿色生产目的旨在不断提高煤炭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而科技创新则是最有效手段。作为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代表,神东矿区一直致力于绿色开采技术创新,开发应用薄基岩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技术、洗煤水闭路循环技术、矿井水采空区过滤与净化复用技术、井下无岩巷布置技术和井下矸石处理技术、井下到地面实现全程防尘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循环发展主要是使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实现资源化、产业化发展,将煤炭生产单一化经营模式转化为以煤炭、矿井水、煤矸石为资源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矿井水作为非常规水资源,已被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煤矸石由于产生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是煤炭开采企业生态化建设之路需要解决的难点。低碳发展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通过碳监控、碳核算、碳减排、碳中和等途径实现。
       2.2规划生态化
       矿区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整体规划时,首先要求矿区生产企业针对所在矿区实际生产现场的气候条件、土壤构成情况、植被生长情况以及其他关联类项目的建设状况进行深入性的调查和了解,确保园林绿化工作开展之前,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当地的自然环境的极限因素。同时还需做好矿区当地的人文状况、经济基础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等综合考量工作。
       2.3理念生态化
       1)在进行以“人”为本理念分析时,能够发现,需要从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科学内涵分析,一方面,应该针对“人”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注重“人”的价值必须高于物的价值;另一方面,需要针对“本”这一概念进行了解,其主要指代万物的“根本”;由此能够得出,以人为本,是哲学领域中最为基础性的价值论概念内容,目的在于将“人”作为万事万物出现、发展、生长、生存的根源和原由。

2)在现代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人”一直是以对自然具有改造权力、对历史具有创造能力、对文明具有传播效用者自居,所有权力和效益的享受,均是站在“将自然为我所用”的角度上展开的。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生态建设时,应该充分将“以人为本、以生态效益为首”这一生态环境发展理念应用于园林建设过程中去。在矿区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作为建设工作开展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绿化成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价值。
3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3.1环境安全建设
       污染防治工作是维护环境安全的基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以及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污染源,以技术革新与经济投入为重要手段,采取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与扩散,使重点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政府考核要求。根据矿区污染物排放特征,制定源解析及防控策略。
       3.2全面构建系统规范的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是项目实施的准绳。一是要加快构建技术指导体系。汲取现行标准体系优点,破除部门行业壁垒,尽快研究出台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指南、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概预算编制指导意见、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验收实施细则等。二是加快构建重要标准规范。按照通用性、实用性的原则,重点加强勘察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定额等标准的起草编制,修正或出台体现发展要求的标准、规程、定额。三是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搭建省级生态保护修复行业交流、技术研讨、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等平台,鼓励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和管理研究,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
       3.3加强保障制度
       矿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依靠资金、科技、人才的保障支持。矿区应优化细化清洁能源改造、节能降耗、基础管网建设、矿井水利用、煤矸石处理、水土流失防治、塌陷区治理、经济林建设、矿区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态脆弱区修复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资金保障工作。引导树立生态科技观,推动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设立生态科技专项资金预算,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强科研投入力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库,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员工整体专业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制度,健全科技研发与生态文明管理人才体系。
       3.4有力有效的后期管护。
       一是将后期管护纳入整个工程,特别是落实经费,明确管护经费的来源、渠道,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完整。二是明确管护主体。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落实管护责任人;需要进行工程移交的,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三是探索形成好的机制,坚持经济、合理、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发挥长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利用。
结束语
       统筹煤炭开采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行“边开采边治理”策略。从土地、煤炭和生态环境等资源角度出发,以确保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权衡煤炭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开采边治理”方案。以方案为指导,在进行煤炭开采活动的同时,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治理与修复。
参考文献
[1]尚尚.推动矿区生态强起来[N].中国煤炭报,2020-06-23(001).
[2]郭晶亮.生态矿区建设期环境成本与效益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02):4-5.
[3]王婷,霍雪梅,李永峰,张宇.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2):62-65.
[4]潘文灿.加强采矿区土地整治,建设矿区生态文明[A].中国土地学会.201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学会,2015:9.
[5]王晓灵.打击非法采煤采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毕节日报,2014-06-23(003).
作者简介:王军东(1977.11.23),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莱州市,学历:专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采矿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