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运用 巴世衡

发表时间:2021/8/11   来源:《建筑模拟》2021年第5期   作者:巴世衡
[导读] 海绵城市理念是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下非常先进的一种理念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一部分,也需要满足海绵城市理念要求。下面文章对风景园林规划下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应用。
        保利(重庆)投资实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6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下非常先进的一种理念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一部分,也需要满足海绵城市理念要求。下面文章对风景园林规划下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园林规划;海绵理论
       
        引言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城市建设当中,并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的重要载体。
        1海绵城市理论简介及发展历程
        海绵城市理论,是一种雨水管理新概念,是指提升城市的雨水存储和利用能力,提升城市雨水循环能力,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的城市雨水循环系统。我国过去几十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探索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提升,也是对祖国未来建设的美好遐想。我国的海绵城市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城市中由于地表大部分被硬化等因素,造成雨水不能实现自然渗入地下的弊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吸水、能排水,让雨水在城市中按照人的意愿能存、能放,存放自如。关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这些文件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体操作都做出了明确翔实的规定,可见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也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力度大,发展快,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数量和建设面积上都有着巨大的进步。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应用的意义
        2.1提高城市环境
        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也集中反映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城市人口数量增多、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等,很多城市由于没有进行科学规划而出现内涝,水资源污染问题也相对严重。在这一形势下,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海绵城市理念是通过反复论证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后逐渐形成与发展,对解决城市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优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2.2保护生态资源
        在园林建设中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应用,需要对生态化原则保持高度的重视。由于海绵城市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所以,在利用这种理念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环境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确保生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以此来保证雨水的收集与排放设施建设能够更加科学、环保,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尤其是针对那些容易出现雨水径流或者是雨水系统较为老化的区域,除了要对生态化原则加以落实以外,还要对相关雨水设施以及保护系统加强建设与完善,以此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2.3改善城市排水系统,防止内涝
        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特殊性,其改造工程影响较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海绵化城市建设通过软化地面,加强地表渗透能力;清理河道水系,提升自然河流的排水功能;利用蓄水设施存续雨水,综合治理,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防止发生城市内涝。使用一体化泵站既提升了排水能力,也增强了城市园林的雨水储备能力,提高了天然水的综合使用能力。多措共举,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园林的排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改善了城市园林居住环境。
        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运用
        3.1园林绿带
        想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园林绿化设计必须具备在展现园林绿化美观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雨水径流的调蓄作用。

在综合实际面积的前提条件下,通过设计下凹式的园林绿带利用生物滞留的作用,使横坡方向的雨水无法汇集在一起,进而满足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绿化设计要求。在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园林绿带宽度的设计,需要结合道路宽度而定。封闭式种植主要是用于对雨水的存储,开敞式种植主要是用于对雨水的排放。针对不同的园林绿带设计可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因此,园林绿带的设计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3.2加强雨水收集设计
        设计市政园林工程雨水收集系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真正发挥出人工湖的功能,推进水生植物规划建设,增强土壤对雨水的蓄积性能;另一方面应当将路网、水网及绿网充分衔接,真正打造出一个集娱乐、休憩、生态景观相统一的市政园林景观。对园林景观可能涉及到的部分湖泊或者河流,应发挥出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协调与保护作用,避免影响生态系统。同时净化水源,改善附近水系,提升环境质量;在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结合排水系统和湿地系统,提升蓄水、排水以及调节作用,避免出现内涝风险。对市政园林绿地的规划建设而言,应当考虑到绿地和附近环境的关系,设计完善的园林蓄水系统,同时紧密结合市政园林景观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方案,科学管控年径流量,明确低影响开发区及重点建设区域,防止重点建设区域对水生态敏感区造成消极影响。
        3.3道路规划
        道路是风景园林的脉搏,通过对园林各个景观的勾连,让园林景观井井有条,不仅方便了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好地观景感受。在景观的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的问题,结合景观的实际状况,科学地进行园林景观的道路规划工作。在林径的规划上,不要一条线的规划,要根据景观的布局,科学建设道路。在道路的材料选择上,要摈弃以往的水泥和其他硬化材料,选用材质疏松、透水性好、环境友好型材料建设,尽可能地保护园林景观,有条件的景区可以采用自然草地作为景观道路,尽可能地维护景观的自然属性。常州市积极推进绿道建设,将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到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当中。在绿博园的规划建设中,转变以往的道路设计建造方式,采用自然、高透水性的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在道路的设计中,采用分段引流的排水方式,在道路中科学合理地设置排水口和蓄水池,采用下沉式排水方式,将积水引入道路旁边的储水罐和花园里,将雨水一部分自然下渗,一部分分装储存,以达到合理管控和利用的目的。在新龙生态林的建设中,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园林景观,道路的规划要以保护园林景观不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采用以自然草地为主,人工铺设为辅的建设理念,维持自然面貌。建造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严格控制施工量,保护林区自然环境。
        3.4完善水系网络的系统
        从河道整治角度入手,由于城市周边的地表径流-江、河、湖等具有自净功能,能够有效净化城市雨水中的杂质与脏污,可以进一步开展城市河网水系、湖泊水系、湿地、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河道自净化能力,维护自然水系网络的净化功能。从防洪防涝角度分析,建议开展大坝、水库修筑工程、堤岸加固工程,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城市水系统循环情况,阻止水流肆意扩张。从城市水系循环角度分析,建议对城市水系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完善的骨干河网,连通大小河道的水系,引入分散式处理系统,将多个网点搜集到的水资源集中汇集于地下某区域,通过调节池与污泥池进行处理与消毒,最终排入河流或者海绵体蓄水池中,作为绿化灌溉使用,而系统处理之后得到的污泥可以用作城市绿地肥料或者农业肥料,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零污染排放。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绿化设计,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解决传统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还需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强风景园林道路、排水系统等多方面设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与合理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J].城乡建设,2019,578(23):28-29.
        [2]黄开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8,140(10):233-234.
        [3]候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1(16):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