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机制中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班艳琴 赵方
[导读] 本园根据不同年龄班级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指导要求,分别从健康意识、习惯养成、增强体质、家园共育等四个方面,侧重和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年龄班级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

广西区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班艳琴  赵方  530023

摘要:本园根据不同年龄班级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指导要求,分别从健康意识、习惯养成、增强体质、家园共育等四个方面,侧重和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年龄班级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以此对比分析幼儿园研究前后的食品安全事故及传染病发生率、幼儿生病率、出勤率的情况得出结论:健康教育对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机制起到了积极的防控作用,且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健康教育  食品安全   传染病防控   效果评价
        一、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健康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整个学习,关乎着幼儿未来的身心发展,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系列问题,首先,教师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部分幼儿教师将幼儿健康教育肤浅的归纳为体能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机制对幼儿健康教育的影响。其次,幼儿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幼儿教师的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二、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针对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机制探索园本健康教育管理方案
        1、幼儿健康发展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分为四个课题组根据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进行了针对性的实验研究,对各班幼儿的健康状况、出勤情况、幼儿生病率、传染病发生情况及食品安全问题等作了全面的前期调查分析,针对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制定出了不同班级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案,小班幼儿在卫生习惯养成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们把幼儿入园初期的适应课程和一日生活的常规培养环节有机结合,以儿歌、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一日生活活动,如“洗手歌”、“喝水歌”、“喷嚏歌”、“擦嘴歌”、“便便歌”等。学前班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比较强,但由于健康知识经验不足,会出现强求大人购买垃圾食品或存在喜欢的东西多吃,不喜欢的东西少吃的自由意识现象。因此我们在学前班开展了针对性的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孩子们学习会发现和辨别什么东西是安全营养的,什么东西是有害健康的。在游戏活动课程和生活实践中掌握辨别健康安全食品的方法,如孩子们从家里拿来各种包装食品互相观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做营养分类和观察记录;大家一起收集和发现哪些是小朋友爱吃但是不健康的食品,哪些是小朋友不爱吃但是非常有营养的食品;通过视频、图片、查找资料让孩子们了解食品的健康营养和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每天由值日生向大家介绍食谱和营养价值,孩子们学习兴趣大大提升,知道病从口入不光是要讲究个人卫生更要学会吃健康安全的食品。现在,孩子们一个个成了班级的“健康安全监督员”,家长们反映孩子在家还能主动提醒老人要看食品的保质期,也不要求家长购买之前喜欢的“垃圾食品”了。经过老师的针对性教育和指导,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大大提升。混龄班的课题主要针对家园共育的研究,老师们在研究前期对家长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健康教育意识、行为和方法等方面的偏差。针对本班孩子的教育情况开展了家园共育的研究方案,给家长提出了一些正确、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开展家园共育的合作方案。让家长们从开始的无意识、不重视到最后的有目的、有方法的针对性教育指导,让孩子们在健康意识、生活作息、卫生习惯养成及健康体质锻炼等多方面获得了全面的提升。我们明显发现,家园共育配合度高的班级孩子的出勤率远远高于其它班级,生病率也显著降低。
        2、教职员工健康安全防控意识的提升及教师教研业务能力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全体教职员工定期开展了专项的健康教育培训和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会议的学习研讨。邀请课题专家进园指导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课题总结和分析并做好下一步工作部署。教师们在课题工作中从懵懂摸不清方向的生搬硬套到逐步明晰的找准目标正确落实,最后分析经验的自主创新。


一步一步提升了教研的能力,提高了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并能根据幼儿园的现况和班级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本班幼儿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3、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完善和提升。
        通过幼儿园《健康教育在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机制中效果评价》的课题研究,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健康安全防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工作中的漏洞,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了整改。如:通过安全、卫生工作流程表细化和明确工作目标要求,确保工作人员交接无漏洞,落实有保障;结合幼儿园和班级情况不断完善早中晚健康检查流程和记录的完整性和详细性;加强了食品安全的层层把关和责任到人,从合理制定食谱到购买当季食材最后到幼儿饮食共8道关口,各班卫生消毒工作记录的同时上传照片、视频存档。全园划分区域安排卫生安全责任人,做到全园无遗漏、无死角管控,定期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记录上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物或环节必须立即整改。加强安全卫生工作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的防控机制。同时把相关的管控流程上升为制度要求,让幼儿园的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了更全面、完善的制度、措施和更坚实的后盾和保障。
        三、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机制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先进的健康教育理念,把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的目标融入健康教育管理方案。
        幼儿园应扩大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针对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和内容大力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把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的目标融入到健康教育管理方案中,向幼儿宣传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二)加大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防控机制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幼儿园应规范和完善食品安全预防和卫生管理制度,与相关工作人员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保证书,切实保证食品及卫生安全责任到人,层级压实责任。如抓好合理的当季食谱制定,供货商的实地调查了解,规范的合同签订和索证取证,严格的食材检查,卫生规范的食品操作,食品留样到陪餐的检查记录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排查,确保安全事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同时,有效的预防不同食物的交叉污染,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一日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注意防止细菌的滋生,并配合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保证幼儿进食时的环境卫生质量。
        (三)提高教职员工的健康素养,确保幼儿的健康教育安全。
        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员工应以"食品卫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为指导,明确幼儿园健康安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统一思想,统一责任高度,正确掌握各项健康安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流程方法,确保工作落实的万无一失。同时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健康素养,幼儿园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指导,帮助教职员工及时获得最新的健康信息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幼儿园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效策略,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全面和规范程度,是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规范食品安全制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贤智.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策探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1):178+182.
项目名称: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幼儿园食品安全及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8ZJY27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班艳琴:1976年7月,女,瑶族,广西河池,本科,一级教师,学前教育方向,
第二作者:赵方,1971年7月,女,汉,广西桂林,大学本科,儿童保健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生长发育与行为医学,儿童营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