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土地储备管理信息融合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尹如胡
[导读]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国有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融合发展,可实现国有土地(收)回购、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国有储备土地供应等全环节可视化管理,科学指导政府各级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开展国有土地(收)回购、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储备土地市场供应等工作。

南宁市武鸣区土地储备中心  尹如胡  广西南宁  530199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国有土地储备管理的信息化融合发展,可实现国有土地(收)回购、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国有储备土地供应等全环节可视化管理,科学指导政府各级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开展国有土地(收)回购、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储备土地市场供应等工作。新时代,政府建立的国有土地储备方式,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调控和保障能力,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为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及服务城市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关键词:土地储备管理;管理信息化融合;国有土地储备
        引言
        土地资源是地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正快速推进,土地资源已成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占用重要的作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薄弱、城市控规覆盖范围小、土地储备开发信息化基础差等现实问题,造成土地征收、整合、储备、出让周期长、效率低,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应用需求。
        1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化提升的必要性
        土地储备管理,主要是为辖区政府把握市场方向,调控供需平衡,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制定土地管理政策,落实保护开发重大决策,优化稀缺资源合理配置,节约集约土地有效利用,为服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民生改善等提供土地资金要素保障,确保土地储备机构依法取得土地,组织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的行为。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土地储备管理的要求,收、储、让各业务流程之间缺少联动衔接,图形资料难以整合,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信息数据重复不共享,造成日常工作重复繁琐,重要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分析结果差异巨大,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和土地管理混乱。此外,随着储备用地收储工作量的持续增加,海量的图纸处理工作依靠人工在系统外完成,既会产生庞大的工作量,又很难确保图纸数据的准确性,显然已经跟不上信息化战略建设目标的步伐。
        2当前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办公程度较低
        现阶段土地开发储备中心的信息化办公程度较低,目前的工作主要依靠工作人员手动翻阅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和文档,查阅大量的记录文档数字和索引档案来完成土地资源储备管理工作。在土地储备管理方面还处于纸质办公阶段,没有可用的土地储备管理系统,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甚至出现纰漏。
        2.2管控力度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而且相继出台了很多土地资源方面的制度,但是其在具体实施中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另外,土地资源管理属于系统性比较强的一项工作,在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内容也比较复杂,所以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相关部门与管理人员互相配合。但是,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使得相关的管理工作跟不上我国时代发展需求。而且土地资源在实际开发与利用时,没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使得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2.3土地管理效果不佳
        土地管理是城乡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做好相关布局与规划工作方可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起有限的土地资源。当前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严厉惩处违章建筑,深入剖析现有问题都极为关键。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步伐来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结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以及经济发展,这样才可以有效发挥出城乡规划建设的效用。不过在实际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效果还需要不断摸索与完善,目前国内土地管理效果成效依旧差强人意。



        3国有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化融合的方案
        3.1搭建全流程的信息化融合管理系统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国有土地储备信息化管理融合是新时代国有土地储备管理的必行之路。在国家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基础上,加快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国土资源等部门大数据互联共享,确保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能够随着土地储备管理业务的升级实现再次开发接入。同时,还要保证国有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化融合能够与国有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的各工作环节相互呼应,确保国有土地储备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完善与安全,保证国有土地储备信息化数据能够在大数据的技术作用下提高应用效率。
        3.2设计实现
        土地储备业务管理系统采用ArcGIS平台,该平台具有的基本特征有地图生产、动态投影、高级特征建构工具、将矢量和栅格数据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等。它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DE与Sql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结合是目前首选的大型空间数据库解决方案,能够实现空间和非空间、栅格和矢量数据的智慧一体化管理。数据库平台采用Oracle11g,采用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进行空间数据的管理和调用,支持多用户并发操作。
        3.3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督质量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资源利用将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管。当地政府部门要构建一个专门的土地资源管理机构,详细划分各基层土地管理的责任,提高土地资源监督管理水平,加强各类土地资源的集约调控。在选择和使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求人员按照所规定的规章程序进行,认真审批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去向等,排除资质不合格或证书不全面的土地资源利用者,对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土地利用项目要及时终止,避免出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土地资源利用的价值。
        3.4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并严格执行
        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要结合具体类型、时间顺序来根据规划开展,此过程较为漫长,所以应当还要构建起合理可行的规划体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策略性。在进行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在遵循地方耕地保护政策,开展全方位调研后,进行土地资源的高效整合,确保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此外应当要尽可能实现土地的均衡调配,进行确保用地标准的统一,防止短视行为的出现,实现总体规划水平的提高。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工作人员还应当要真诚、耐心的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在规划环节还需要科学设置公共空间与设施,确保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3.5注重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开发利用
        利用与开发是档案价值的直接体现方式,土地收储档案也是如此,它集中了各个阶段土地收储绩效,充分的发挥着凭证、法律等方面的参考意义。首先,将土地储备档案利用制度彻底完善,依据土地收储档案工作需要健全土地储备中心档案管理制度,确定土地收储档案各项制度。其次,充分发挥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检索功能,提高土地收储档案的利用率。再者,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土地收储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工作,为日后城市土地收储工作奠定参考基础。
        结语
        土地储备信息平台已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整合利用增城区现有的国土规划数据资源,以提升城市土地供需使用模块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土地储备和运作的决策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支持能力;土地储备信息化融合只有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充分高效的大数据共享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国有土地储备效率,使房地市场逐步走向健康规范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土资源导刊,2018,11(5):34-36.
[2]葛秀历,李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6):97-98.
尹如胡(1968-9),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储备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