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
山东铭远建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作为确保工程的实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的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更加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大多在理论研究深度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足。本文对山东省利津县现有在建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将质量管理研究贯穿于实际工程中,提高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联系实际性,有助于推动项目质量管理在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场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影响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与施工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要想高效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要增强施工现场管控,施工现场管控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构成内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为此,建筑项目管理人员应当着重提高作业现场管控的能力。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概况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步骤流程及有关内容。首先,充分落实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并细化管理内容,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质量水平。其次,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对优良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的重视度,在完善管理机制,引进优秀管理理念的同时,实现建筑项目施工的高效管理,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和项目质量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2.1成本控制方面
(1)建立材料管控制度和流程,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材料费用,做到账目清晰和责任人明确,对于施工现场消耗较大的辅助材料则实行和定量和包干制度,减少材料损耗。(2)控制施工人员的费用支出,按照工程量的大小和技术标准、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标准做法,计算出施工人员的总数制订出劳动定额。通过对施工人员数量的控制,达到控制人工费用的目的。根据项目工作条件和工艺程序,安排流水施工,减少人员窝工和降低用工消耗。(3)做好施工过程控制,项目管理人员应严守质量关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方协调;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要求施工、按规范标准施工,达到质量合格减少返工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2.2 严格材料供应商管理
材料是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措施,一个合格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尤其重要。在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在材料的选择上,前期缺乏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管理名录或台账,在材料供应商应选择上,并没有依据信誉良好、经济实力强、供货稳定、质量口碑好的企业的原则进行选择,导致空调供应出现很大的质量问题。项目在材料管理上出现失误,是一个值得吸引的经验教训,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应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筛选,选择信誉好,服务好的供应商,保证原材料供应质量。
2.3完善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措施
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工程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不断提升,短期内作业人员的暴增,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难度。目前建筑工程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不足,欠缺工程实际经验的问题,这也是建筑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项目管理者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熟练掌握复杂工艺技术的施工要点,满足建筑项目的施工需求。项目管理者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按规范要求安全作业。对项目实施管理时,管理者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员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2.4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需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使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将其落实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其次是确保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将精细化管理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科学规划工程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精细化管理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其次,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实施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最后,普及精细化管理知识,提升施工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认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
2.5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具有繁琐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现场管理制度:(1)优化责任制度。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责任落实要具体到个人,如果在工程施工时发现问题,明确责任制度便于追究责任,及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快速解决问题。(2)优化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为现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合理、科学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要依据施工环节进行制定,还需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即及时地传递质量标准给现场施工人员。(3)优化监督制度。现场施工离不开监督,做好监督工作可以保障现场施工顺利完成。监督工作要仔细全面,要涉及每个环节、每个施工细节和每个施工人员,从而有效防止不规范行为出现,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其符合工程施工需要。
2.6丰富管理技术手段,科学应对质量问题
丰富管理技术手段也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进行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需充分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率,保障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其次,加大精细化管理方式的使用力度,科学设置管理流程,落实管理工作,充分提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技术水平,科学应对质量问题。
2.7进度控制方面
(1)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应根据项目参建方、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建立一个全过程的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各方协调和工作安排,信息互通和共享,减少因组织部协调和信息不通顺导致的施工进度影响,并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进度纠偏和调整;(2)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建筑工程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所以,施工前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其管理意识;人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项目管理团队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落实效果;企业应当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做好人才引进,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管理者的薪酬待遇,以便于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升人才团队建设水平。(3)施工组织设计和规划。工程项目存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多样性、工期紧、涉及参建方多等现象,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和特点,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明确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顺序、组织措施、施工进度及资源需用量与供应计划,明确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的具体位置,有效地使用施工场地,提高经济效益。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对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统筹安排,以保证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结语
要想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项目管理人员就必须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满足项目设计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优化项目工程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巩文瑞.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35).
[2]张慧珺.建设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