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秦兵
[导读]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的理念,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秦兵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的理念,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把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选择绿色植被覆盖的场所,使人们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提高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基本需求,又能有效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建筑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思想,能有效地促进自然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效益。生态型建筑的概念逐渐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态建筑观;建筑设计;节能

0.引言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运用工程技术和理论,从自然、人和建筑三个方面,对人类建筑进行设计。这种架构能够协调和统一人类的架构和环境,并且将环境和架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筑学它不仅能为人类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而且对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也需要依赖多种技术来将它们结合起来。不管采用何种技术,都应该把建筑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从根本上说,生态建筑是一个持续循环、平衡自然生态的综合系统。建筑被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建筑内外的各种物理因素都被合理地设计和组织起来,以促进建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有序循环和充分利用,最终达到所需目标。为满足使用要求,必须实现高效、低耗的目标。

1.生态建筑观的价值
        以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建设贯筑,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促进都贯彻着生态建筑观,推动经济与人类的和谐发展。生态建筑设计首先建筑从内部和外部空间入手,进行各类物质形态的设计,促进各种能量的充分利用,从而建立一出低能耗、无污染的环境体系。生态观建价值理念:(1)以人为本,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建筑设计实践的重要内容。降低环境损失,最大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生态建强调对传统建筑问题的继承和对建筑形式的创新。(2)区域特点。设计综合考虑区域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充分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进行深度,体现建地域特色,增强建筑的实用性,是。(3)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建筑思想为指导,建筑设计要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有机统一为目的,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
        在建筑方面物,其消耗的能源较大。全球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全球耗的50%。建设过程中,会对土地、空气、水体等环境造成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建筑理念的合理运用,可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有效降低能耗。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发绿色建筑理的节能环保理念倡导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用生态建筑理念,不仅能减少污染,实现环保目标,还能而且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建筑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2.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借助于以建筑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技术手段,对建筑设计、施工及后期使用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从而达到建筑的生态平衡。确保建筑舒适、适宜居住,降低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生态建筑以自然为基础,通过人工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环境,保证了建筑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生态型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他们不但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等因素,还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历史。作为物理要素,生态建筑需要适应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体现。它的设计必须与当地的文化相协调。把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地域条件和当地材料。这一过程也是生态建筑地域特色升华的环节。



3.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合理规划和选址
        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全面生态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关系,是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按照自然环境的基本特性,组织不同的功能区域,以确保建筑群及其之间的物流和能源流动不受影响;在建筑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间距、方向、形态和绿化,在建筑规划中应坚,要明智地确保绿化面积和降低能耗。在建筑物的总体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场地和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减少或避免对现有资源的干扰和污染。并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的绿色环境,有效改善建筑物的微气候,促使人们尽可能接近自然。建筑物应被视为大型城市建筑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与城市建筑物相联系,并将建筑物中难以消化的废料转换成其他形式,供未来使用。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污染。
3.2风环境
        风环境十分重要。能有效循环室内外空气,减少过热积聚,有效提高室内外环境温度、湿度的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室内和室外通风的有效性应在最初的规划和设计中考虑。规划楼栋朝向时应根据住宅工程的实际位置,结合当地的风向,来进行设计。楼栋规划布局形式(如点式、板式布局或架空层设置等)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微气候环境。设计人员应在明确风环境与再生风环境基础上,注重风环境设计。
3.3生态化的建筑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落实,建筑技术逐渐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建筑领域先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对传统建筑知识的综合利用将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合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建筑设计,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索膜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十分活跃。这种技术将自然与科技的美结合在一起,给建筑带来了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少新能源的利用技术也浮现在建筑舞台上,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3.4自然植被的有效利用
        合理运用生态建筑理念,既能有效地利用周围自然植被,又能给人带来良好的视觉美感,并能提供良好的舒适环境。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气候资源丰富。所以要有效地利用自然植被,就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设计建筑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植被。自然植被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施工期间选择。对病虫害易发地区,可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植被,有效解决当地病虫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植物养护投入。为降低资源消耗,建筑周围可栽植大量自然植被。以夏季为例,植被可以通过吸收噪音和室内热量,减少室外温度对室内的影响,减少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自然植被的高效利用是工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原始植被在生态建筑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经被破坏,而绿色设计则对自然植被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严格遵循绿色设计的生态建筑理念。建筑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原有的植被,同时也要规划生态建筑的设计。

4.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与日俱增。各类改造、新建建筑物消耗大量能源,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建筑设计要把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理念结合起来,通过绿色建筑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促进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建佩.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J].低碳世界,2018(6):125-130..
[2]曹俊陶.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研究简[J].品牌研究,2018(3):267-275.
[3]付玉广.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6):97-101.
[4]陈广华.生态住宅建筑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5):3-15.
[5]高晓颖.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5):45-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