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存在问题及施工养护管理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黄梦雪
[导读]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在进行初期施工之后,混凝土或者沥青表面以及施工缝的位置经常出现一些裂纹和缝隙,其直接结果会造成城市道路渗水。

        黄梦雪
        阜宁县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盐城市 224400
        摘要: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在进行初期施工之后,混凝土或者沥青表面以及施工缝的位置经常出现一些裂纹和缝隙,其直接结果会造成城市道路渗水,出现破损等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安全质量问题,本文详细分析目前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和工人在进行施工养护管理时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几种合理的方案来控制城市道路的质量,通过对道路的施工养护管理来预防道路的毁损,能够有效降低城市道路维修所产生的费用。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道路养护
一、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探究
1.1施工前试夯
        试夯是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前的必要准备工作。试夯应该结合选定的强夯参数指标,在施工现场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通过分析比较试夯前与试夯后的各项测试数据,来进一步得出正式施工采用的强夯参数指标。对于与设计要求相冲突的部分,应对设计参数进行改动。同时,试夯过程中可以指定多种不同设计方案,通过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对比,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施工。
1.2场地平整处理
        施工前应提前预估场地产生的形状变化,测定强夯前的地面标高,使用推土机作业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施工前应结合城市规划,标记出强夯施工场地内的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造设施的精确位置和标高。进行强夯施工时,应尽可能避免在地下设施的上方进行施工。如在地下设施上方施工,应预先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制定与其对应的处理措施,防止施工对地下设施产生严重损坏。
1.3铺设垫层与降水处理
        垫层是位于基层与土基间的结构层,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佳时设置,用来改善土基水温状况,使路面结构的抗冻胀能力和水稳性得到提升。当地下水位较高并且地表层成分为细粒土时,应在地表铺设厚度为0.5~2m的垫层。垫层材料选用松散性材料。施工前也可采用人工方式使地下水位降低,在基坑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以抽出地下水,来提高地表层的硬度,确保重型施工设备得到有效支撑。同时,地下水位的下降也可以防止夯坑中产生积水、降低施工效率,充分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1.4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是使用大型强夯机用重锤在6~30m的高度砸下夯实地面土层的施工方法,可以使地基的承载力与压缩模量得到迅速提高,形成均匀紧密的地基。依照从深层到中层再到浅层的加固顺序开展强夯施工。强夯结束后夯坑表层的填土由推土机进行平整处理,因而往往较为松散。填土后一般通过满夯的方式再次夯实表层土,但实际施工情况中,往往出现表层土的紧密程度不佳的情况。这是由于表层土存在大颗粒的砂砾碎石等松散体,使得土层侧向变形严重,难以达到符合要求的密实程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小夯锤再次对表层土进行高频率的夯击,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有效的夯实。
1.5施工监测
         强夯施工应该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施工进行严格监测,保证施工过程完全按照标准程序流程进行。对强夯施工的监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前因对夯锤重量和下落高度进行检查,使夯击能确保起到密实土层的效果。使用时间较长的夯锤底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使得夯锤重量减轻。夯锤的落距也应保证符合设计标准,否则会影响夯击强度;②强夯施工过程中,夯点放线错误是一个频繁出现的问题。因此,强夯施工对应的每一个夯击点,都应在夯击前仔细测量并核对夯点的定位,夯击后应再次对夯坑的位置进行核查,保证对漏夯问题和夯点偏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调整;③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与每次夯击的夯沉量,与设计要求进行对照,以保证符合施工标准;④强夯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情况与各项工作参数应得到全面的细致记录,以保证参数与施工程序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


二、目前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
        2.1道路情况预估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够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车,但它在给予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城市道路过大的压力,如单位面积内的车载量过大,或者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车辆过多,这都会使城市道路的路面过热磨损或者破损。而且,如今大城市的道路一般都是八十年代的老路,对于现代的一些工具车来说,这种路已经不适用了,先不说它的承重能力不足,就是他路面的适用范围也不是很广,如果有一辆高度高于涵洞最大通过高度的车辆通过,在路面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在很多人的眼里,路面施工可能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认为他没有任何的专业性可言,由此我国城市路面的建设水平迟迟没有进步,路面施工人员仍然依靠老套的工具进行路面施工,而城市的路面情况也是比较糟糕的,路面出现局部破裂、沥青磨损,甚至地陷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有路面维护人员时刻对路面进行施工养护,但因为技术的落后和对路面的情况预估不足,很多时候都不能完全的解决路面出现的问题,甚至还会对路面造成二次伤害,而二次伤害是具有隐蔽性的,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更严重的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2.2缺乏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因为很多承接城市道路建设的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预算的时候,只是初步的估算一下建造出基本的公路框架所需要的费用,并未有具体实施该工程的打算,这就造成人们往往会忽略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使后期施工质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预算不够,整个城市道路的建设就会后期发展不利,最后可能会出现豆腐渣工程或者工期内无法完成任务的现象。因此对于一个合理的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来说,我们应该具有大局思维,从整个道路建设的方方面面去动态考察,全方位的审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完成对这个工程质量的全面监控。
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主要工作的基本内容为:规划科学。对现有的道路网科学评估考量,明确出可以改良的路段和方法,根据优先次序原则,定夺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方向。设计合理。起草具体施工方案之前,搜集相关数据。如道路周边的综合环境、施工需要的各种材料、产生的总体费用支出等,分析综合效益,确定出投入合理,产出、实际作用高的最有办法。施工保质保量。在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同时,突出其要点,相应展开施工工作,严把质量关。养护管理。明确道路养护要点,并编制养护实施计划。落实好路况的检测工作。如上文分析,如若道路养护工作不到位,那么再好质量的道路不堪天长日久的消耗磨损,所以定期检测路况,及时有效的做好维护工作。
        道路养护管理的意义在于使道路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运营使用,这样既保证了道路安全,又能降低道路维修养护成本,更重要的是使道路能持续的为大众服务。如果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及时排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拟出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且及时解决,将问题解决于初始阶段,将成本降低至最小支出,不仅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同时也在无形中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使用效率。也建议考虑在不影响当前使用的前提下,不断增加道路的承重能力,使之匹配日益增加的路面车辆通行量,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无形的支持保证。
结束语:
        道路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既服务于社会又促进了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道路施工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做到规划科学、设计合理、施工保质保量、养护到位,定期检测,那么道路的综合服务能力也会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城市的交通安全健康发展将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忠琪.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及养护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
[2]金庆顺.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3).
[3]卢岩.浅析市政道路养护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