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元
(广东省阳江市 529500)
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竖向和水平控制力,是目前高层建筑中采用比较广泛的建筑结构。文章以阳江市城南新区某工程项目为例,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施工前准备、脚手架搭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等技术要点进行探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受力的相互影响,产生的抗力要大于单独形式的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的受力,在楼层的下部位置,剪力墙的位移相对较小,随框架的曲线变形,承受力主要是水平拉力,而随着楼层的增高,在顶部位置,由于剪力墙的位移加大,框架会呈现内收现象,框架则会受到载荷水平力和附加水平剪力的作用,而剪力墙则由于框架的作用减轻了负荷,甚至受到负剪力作用。因此,不管是楼层的底部还是顶部,框架剪力墙受到相互的作用力,在楼层结构中,框架剪力墙受到广泛的使用。
1 工程概述
该项目位于阳江市城南新区,总建筑面积30551.7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153.6m2,地上建筑面积21398.1m2,建筑基底面积1870.8m2。本工程建筑总层数为地下1层;1#塔楼地上31层,2#塔楼地上30层,建筑总高度1#楼95.450m,2#楼92.55m。在功能布局方面,单层地下室为停车库,一层为商业店面,二三层为写字楼,四层以上均为居民住宅。建筑结构形式地上为框剪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二级,合理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基础型式,冲孔灌注桩。结构及剪力墙砼标号:剪力墙及柱地下室到五层为C45,六到十层为C40,十一层到十三层为C35,十四层到二十四层为C30,二十五层到屋面为C25,梁板结构地下室到十三层为C30,十四层到屋面为C25。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是由剪力墙与多个框架共同组成,具有较强的荷载承受力,是建筑中最为基础、关键的结构体系,尤其是高层建筑中更是广泛应用。该项技术占用空间较小、操作简单、有较强的抗荷载能力,在建筑行业得到普遍应用。
2.1 施工准备
由于本项目为商住混合建筑,对空间设计有较高要求,且建筑结构内部结构多样,拥有较多的楼梯与电梯井,且用途不一,因此在楼层高度设计时,不同楼层高度有所区别,例如,最底层高度为5.8m,二、三层为4.3m,四层以上为3m。其次,平面设计中包含许多几何体,立面造型不尽相同,在框剪结构施工中,构件截面尺寸不一致,梁柱节点数量较多且复杂,加上工程周期较短,需要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综合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1]。
2.2 脚手架
搭设在脚手架搭设之前应做好施工安全保障工作,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为安全施工打下坚实基础。在工程中第一段脚手架搭设时,架体宽度设置为1.0m,第一步高度为2m,第二步高度为1.8m,采用双立杆双排粉刷架体,相邻立杆间距为1.8m,内部立杆与墙体之间相距30cm。在具体搭设中,应按照先后次序,先铺垫混凝土为基础,再依次对斜杆、立杆、大小横杆进行搭建并固定,在固定时应对各个点的水平线进行测量,再对剪刀撑、挡脚杆、安全网等进行搭设,最后检查质量和验收。为了提高搭接整体性,底部立杆应采用长度不一致的钢管交错设置,相邻立杆的接头处应错开设置;在脚手架中每间隔3层便要设置一些脚手片,利用铅丝将其安装在横杆上。脚手架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为30cm,外侧与立杆内侧之间的位置设置高度为1.2m的扶手和30cm的挡脚杆,立杆与扶手杆应利用扣件加固,与此同时,安装安全防护网。
2.3 钢筋施工
当前,框剪结构中钢筋施工十分关键。如若钢筋设置过密,则会对安装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在浇筑时出现移位等情况。对此,应采取精细化施工来完成。在柱筋设置后对箍筋框进行确定,采用墙体水平梯格筋对钢筋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位移。针对圆柱进行定位与箍筋时,应实施实体放样,制作一些便于定型的加工模具,由此达到最佳施工效果。该工程中钢筋梁柱的节点较密集,施工人员应借助计算机进行绘图,以1:1的比例制作模板,提前安排好各个钢筋的位置、交叉形式等等,便于正式施工时方便快捷的完成工作。由于该建筑中主体层的层高不尽相同,在每层施工时,应准确计算墙柱直螺纹接头数值,以此为依据进行下料和施工,确保接头处与接头的百分率。作为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程操作,各个队伍在全面施工之前,应制作各个位置的实体样板,检验合格后才可施工,并以样板标准为参照进行施工[2]。
2.4 模板施工
该工程中针对结构墙、梁与模板选型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工程特点,针对不同位置采用与之相符的模板,确保各个部位均与设计标准相符。在该工程中,板与梁的模板都采用多层板,厚度在18mm左右,主龙骨处采用10cm×10cm的木方,次龙骨采用5cm×10cm的木方,并将支撑体系进行横纵排列,要求上下对应。在拆除模板时,应将中下方延长一段后再拆除,以免因混凝土沉降形成裂缝。在模板支撑施工方面,该项目利用相关软件对支撑安全性进行计算,针对钢管、木方等材料进行测量,得出各项参数。在顶板安装之前,企业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到场检查,在与审核标准相符的情况下,由质检人员签字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再对支撑系统进行验收,当一切满足设计标准后才可实施浇筑。
2.5 混凝土与砌体施工
在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采用以下技术。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其他质量缺陷,首先优化原材料质量,采用合理的配合比,以C20混凝土为例,水:水泥:砂子:石子的配合比为190:404:542:1264,单位均为kg。其次,应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引入泵送技术,以斜面分层法对板坯梁进行浇筑,采用整体分层法进行墙柱施工,根据实际需求严格控制混凝土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使其处于30℃以内,并减少内部最大温升率。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应做好养护工作,该工程施工中,在水平构件上盖一层塑料布,在垂直构件上挂一片麻袋,并用塑料布将其包裹起来,定期浇水,在施工完毕的12h内洒水养护,24h之后可将梁侧支架与模板松动,达到最佳养护效果。在砌体工程施工中,该项目内部隔墙采用小型空心砌块,长宽高尺寸分别为5.8m、4.3m和3m,抗震防烈度为7度。在施工过程中应沿着墙长每间隔4米位置设置一个结构柱,在立柱端部设置角隅、交叉口以及入口两侧的门窗,每两个设置一个钢混现浇带,在墙壁上全部开口均事先预留,禁止后续开凿[3]。
2.6 转换层施工
在该工程中有三层为转换层,大多数梁高范围在0.5~0.6m范围内,最高为0.6m,跨度最大值为7.4m,转换层的施工流程为:首先,在施工时采用大量混凝土,利用钢筋穿插,程序较为复杂,在排布时对密度要求较为严格;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规定对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产生缝隙,对转换层整体产生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剪力墙工程的荷载较大,加上空间荷载较多,可增加混凝土自重与剩余荷载力,一些净跨梁的自重达到25t,需要配备高效的支撑系统,对施工人员与整体工程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日益复杂,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加。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在框剪结构施工中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工程规定,对脚手架搭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与砌体施工、转换层施工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施工工艺,牢牢把握技术要点,攻克各类施工难题,使整体结构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五生,王路华,张如剑.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 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工业C,2019,2(19): 59-60.
[2] 明凡.浅谈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121.
[3] 吴德兵.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中外建筑,2019(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