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
四川省南充市第七中学
摘要: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偏向于学习书本,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思维只活跃于很小的范围。而语文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美,从而教育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品德。语文教学中创新并注重培养德育,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价值观培养。提高朗读水平,通过阅读传达理解,并引入德育教育。使其真正反映出学生真正实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发展;实践
引言:爱迪生曾说过:“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德育的作用。的确,德育在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现如今的中国在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当实现中国梦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理想使命。从青年时期开始培养树立人们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德育是实现中国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如今新教育革命的重要主题。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现如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逐渐走上国际大舞台。而现在的社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要培养出全方面优秀并能适应国际大环境下的人才,德育是首要基础,德育应该在知识的传播中存在。因此它不是单调的,它是活的,是有色彩的,是真实的,是有趣的。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交流方式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能够促进同学们伦理素质和道德文化的修养,并积极带动将中华文化走出去,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走的每一小步都是历史上的一大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
(一)将主导权让给学生,尊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将主导权让给学生。尊重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权力,尊重每一个不一样的意见。对淘气和捣乱的学生有耐心的去教育,因材施教,细心地去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优势和特长。用积极的语言去勉励他们,放大他们的优点,在课堂上调动他们学习热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把握学生心理路程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学习对象,和内心活动,因材施教,根据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特长去进行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主动去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的优势,取长补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外阅读。经常组织丰富有益的课外阅读,积极培养学生阅读的素养,以及从阅读中获得的高尚情操。同时阅读书籍也要经过筛选,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以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籍。例如《名人传》平淡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的,衬托出了他们对待艰苦生活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对待生活奋勇直前。他们经历了那样的生活却创造出了不朽的诗篇,他们的坚持不懈精神永远存在。而这样高尚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三、语文教育与德育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语文课作为我们中华文化表达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与德育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也相互影响,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必须通过教育来进行,不能把语文教育放在德育的脚下,更不能让语文教育从属于德育。主要目的是让初中生通过教育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广大青年要脚踏实地,积极参与实践,学会自立自强。这样有利于我国青少年的成长,有益于其思想的正确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人才需求。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建设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仅是从老师德育教化中,在生活中,在课外书本中,还是在父母的教导中,都要不断学习,促进正确三观的形成,合适的性格,宽阔的胸怀。正确三观的形成不应该是附加的任务,而是从小时开始培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从《藤野先生》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发现中国人腐朽的思想贯穿了那个时代,他最终弃医从文,开始剖析中国人民的内心,拿起笔干开始拯救人民的思想,也侧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他深感迂腐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对国人的作用的后劲,积极推动新思想的传播。培养学生就要以德育为基础,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要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其次积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热情。最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遵守社会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习中,在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文化为德育的渗透给予了一定有用的资源。而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要了解并深刻认识到道德教育的内容,并不断提高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创新,改变过去对基础的看重,不仅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也是为了获得更多广泛和综合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林旗.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外交流,2018, 000(023):64-65.
[2]郭丽莉.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好家长,2017, 000(003):P.196-.
[3] 李晖.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软件:电子版,2016, 000(0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