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权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高登中学 福建 泉州 362200
摘要: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方式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探究的数学学习习惯,克服以往数学学习中定势思维的干扰,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体会数学学科的实践性价值。
本文主要对变式教学定义及其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变式教学进行剖析,希望在弥补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不足的同时,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为实际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案例剖析
引言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中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能解答与例题相似的习题,当题目已知条件改变时,部分学生思维会受到阻力,不知如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自主学习的效率比较低,并且会形成僵化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变式教学定义及其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的作用、原则分析
(一)定义
变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不改变教学内容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从其他角度、以不同方式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1]。目的是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打破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类问题。
(二)作用
初中数学部分概念、原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存在思维阻力,教师可以应用变式教学,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将这部分内容呈现出来,比如利用旧概念来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寻找二者之间的共性,在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新知识;或者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通过改变题型、已知条件、解题思路等,使学生在理解数学实质的基础上,学会以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在丰富学生数学解题方法的同时,促使学生数学解题质量和效率提升。
(三)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实施的原则
其一,目的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变式,以不同形式向学生阐述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数学概念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微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其二,针对性。在应用变形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数学知识特点等,确保所设计的变式教学活动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其三,循序渐进。在应用变式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2]。
二、初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案例剖析
(一)让学生感受变式教学的思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变式教学相关原则,将该教学方法引入其中,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环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感受数学问题思考和解答的灵活性,逐渐拥有数学思维意识,为后期数学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案例灵活地调整其题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逐渐拥有举一反三的思想,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别展示“1.当m()时,关于x的方程xm-1+2m=1是一元一次方程;2. 当m()时,关于x的方程(2-m)x|m|-1+2m=1是一元一次方程”;3.当m()时,关于x的方程(2-m)x|m|-1+x+2m=1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三道题目,将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融入变式教学中,在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属性的基础上,掌握这类问题解答的原理和思路。以上所创设的变式教学活动,在不改变考查内容的基础上变换题目,让学生以对比的方式了解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通过自主探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帮助学生发展求异思维。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在实际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参与变式教学活动的热情,应结合初中学生思维特点融入一些趣味性内容,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进行探索,通过探究体会成功的喜悦,对数学的兴趣度得以延续,教师应为初中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达到培养其创新意识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四边形》这节数学知识时,教师应以不同表达方式提出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分别思考“顺次连接任意四条边的中点会得到什么四边形?如果顺次连接长方形、菱形各边的中点会得到什么四边形?”这两个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相关结论。这种改变题目,结论不发生改变的形式,让学生以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数学的灵活性,善于总结同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及解题思路和方法,达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同时,在解答“平行四边形判定”相关题目时,在解答原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将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调换,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平行四边形性质相关知识来证明新的结论,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变通性,促使其多样性思维的发展。
(三)挖掘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模式,不局限于习题的重复练习,而是以不同形式呈现问题、解题思路等,扩宽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具体授课中,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和潜能的挖掘,帮助师生简化教与学的任务,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3]。比如在学习“多项式乘法法则”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最简便的算法,提高学生运算效率。像“(2x+3)(4x+9)(2x-3)这类题目计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算法进行探究,选择出最简便的算法,辅助学生理解变式使用的意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学会如何解答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变式练习的题目,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测试的同时,便于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将真实的学情反馈给教师,有针对性调整变式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变式教学是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补充,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丰富解题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的灵活性和应用性,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的探究环境,引导学生从多层面思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节奏、启发进行分析,课堂效率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官月兰.变式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4):24-25.
[2]谢禹.初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案例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1):10.
[3]张俊花.活动式教学,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案例[J].新课程(中),2018(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