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许
河南省宝丰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新时期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十分重要,而针对当前特殊儿童存在的社会道德意识薄弱化、理想信念薄弱化,甚至部分特殊儿童价值观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引导特殊儿童具备并提高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意识。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善”和“美”来引导特殊儿童尊敬父母、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使得特殊儿童也能具备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开展特殊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方法,从而明确特殊儿童的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特殊儿童;社会道德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
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加之父母的过度溺爱或者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导致道德与法制意识淡薄。针对特殊儿童存在教育缺失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电视记录片和教学影视片以及法治节目等多样化的方式,强化特殊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水平,孕育好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土壤,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只有具备养成良好道德素养的环境氛围,让特殊儿童知道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明白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
一、把道德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新时期的教育依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工作者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一般特殊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且都是通过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怎样才能让特殊儿童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首先,学校应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重视起来,加大师资团队的投入;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发挥出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最后,国家应该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会对特殊儿童的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参照当地特殊儿童的现实情况,结合新时期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课程,并为其设置教学目标,开展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从中获得感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以及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在实际教学时,学校可以以特殊儿童年龄的特点与认知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特殊儿童了解自己的国家、国旗、国徽等基本概念,并产生认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还可以在播放国歌过程中升降国旗,并使用正确行为举止来表达对国家的尊敬和热爱。通过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曲折,让特殊儿童知道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是多么的伟大,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增光的意识,使其产生认同感。
二、不断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创设情境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的关键手段,以情感体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特殊儿童接受教育,让被动学习化作主动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的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生动、活泼、积极的元素展到课堂中去,使其成为教学的一部分素材。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让特殊儿童回顾憧憬现实生活场景,激发特殊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可以分好小组以便于特殊儿童交流,这期间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问题,有效的指引学生思维,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如向他们提问“想象秋天的场景,让他们自由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有的同学可能说“秋天的颜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父母在地里很忙,我们以后不能浪费粮食”,这时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们就不会觉得道德和法治离自己很遥远,就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自己身边。
三、发挥教师模范作用
在小学时段,特殊儿童的年龄通常比较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模仿能力非常强,在学校的这段期间他们会经常对教师的行为进行重复及模仿,因此,为有效的让特殊儿童的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应当发挥为人师表,加强对日常言语及行为的规范,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其次应当发挥教师育人的神圣职责,做到言传身教,相信这样会对特殊儿童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也应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特殊儿童,让学生在鼓励中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
总而言之,针对特殊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并针对具体的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特殊儿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能力,并逐渐提升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波.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人民论坛,2016(12):55-57
[2]张翠梅.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J].学术交流,2014(11):20-21
[3]王智慧.“法治中国”视角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法治资料,2015(2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