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教师角色 凸显学生主体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黄军
[导读] 数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黄军
        茂名市第十中学525000
        摘要:数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变革,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逐步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数学教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可以看到问题意识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角色转变 问题意识
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有不断的提出新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教学发展。而当今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基础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进行问题意识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于其中。
        一、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仅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需要逐步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发展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创新。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我们就需要逐步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于整个学习当中,更好的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学习当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逐步的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以开展高质量学习活动。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借助有效教学情景,唤醒问题意识
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逐步的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时,我们首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把握,选取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提问,以此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在此情景之下积极主动探索思考。
例如讲解几何图形初步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节课当中所涉及到的几何图形较多,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辨析,才能够更好的了解本节课所学到的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

我们以埃及金字塔为例进行讲解,通过观看该图形,学生们可以发现埃及金字塔是由哪一些图形组成的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又有哪些区别呢?由学生进行回答,在此情景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整个学习当中,以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更好的推动数学教学发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积极鼓励引导,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进行上课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由于数学问题存在着一定难度,难以融入到这个课堂当中,缺乏自信心,并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引导,带领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课堂当中。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需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于提问的热情,逐步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我们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元一次方程需要通过相关应用题进行列举,那么老师就可以将相关应用题抛给学生,由学生进行问题解答。
如: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一列客车车长200米,一列货车车长28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车尾完全离开经过16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
将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解答,学生在解答的过程当中,老师给予充足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主动思考。
(三)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体意识,以此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主动融入其中,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也应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学生问题的答案,以逐步的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当我们在讲解相似三角形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看到相似三角形具有着一定的基本性。通常情况下,老师会将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直接告知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此我们就需要做出有效的调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将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展示给学生,学生自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步解决数学问题,以更好的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结语
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涉及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而问题意识是综合能力中等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为后期的数学学习的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良好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实践[J]. 张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18)
[2]国外“数学问题提出教学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 李怀军,张维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J]. 林慧.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