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王婷婷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

        王婷婷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七高级中学 1250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该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保证每个时间段的教学目标都能得以实现,使教师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教师还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逐渐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熟练的运用和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们实际日常生活的必备技术。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的对学生进行运用信息技术的训练,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熟练度,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入,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下,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提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的锻炼,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怎样进行创新教学,以期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以帮助和指导。
一、改革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确立崭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设定新的教学方法,创造自由灵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亲自参与,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满自信心的去学习,使以往的被动地位变成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进行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1]。例如在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应用》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找茬游戏。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做好充足的备课,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视频或者图片,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仔细地进行观察,找出这些图片或者视频中的差错。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挥,找出错误,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了互换,使学生充满了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通过这个游戏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心。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将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提炼和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习惯,还提升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小组交流讨论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以往的教学课堂的模式进行改革,由原来的教师传授知识改革为创建一个可以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运用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前进。例如,在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可以自由的交流沟通。

让学生们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数据录入,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技术,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向小组内的学生怎么学习进行改进,教师让学生之间讨论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让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2.确定学习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处理水平,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例如《常见算法的程序实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常用算法的小程序设计,让学生先自主进行设计,然后将设计的成果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分享,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出新的改进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集合集体的智慧,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依靠小组的互助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刺激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不但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还对学生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进步,特别是帮助学生实现个性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通常是教师为课堂的主体,进行课程的填鸭式教学,一般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教材知识。教师可以创建微信班级群或者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式学习[2]。例如在进行《数据分析报告与运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将本章的重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肯定有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就可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这个微课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内,让不明白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下进行反复的观看学习,逐渐掌握这个学习重点。教师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出发,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们都可以掌握知识,教师还可以运用微信群,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与学生中肯的帮助。
四、创新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评价的发展也出现了多样性的要求。首先,评价方法多样。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但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以及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多方位的评价,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形成全方位的评价,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另外,评价标准多元化。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不再将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的评价要求,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小组交流时的表现等这些方面,将其都归到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根本,以班级情况为实际出发点,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绍海.浅析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J].科幻画报,2020(08):225.
[2]简忠玉.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