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0期   作者:叶礼忠
[导读] 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教育体系的改革,拓宽语文课堂授课思路,对教学方向做出了新的要求。
        叶礼忠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中心小学  354200
        摘要: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教育体系的改革,拓宽语文课堂授课思路,对教学方向做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通过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的整合来构建立体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效率,并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思考路径。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要点;教学策略
        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师的讲解思路,进行复制式的学习,思维很难有效的发展。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需发挥教学专业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思路。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中,必须注意以提升语文素养为基础,不断挖掘有效的教学路径,利用语文课堂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向
1.1 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智慧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的同时,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结合精确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语言,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热情,继而促进学生的自身思维发展。教育中应该以引导教学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体验和感官感受。语文课堂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把思考过程变成自己对语文知识的一种领悟,这就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语文教师应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能力,并且在不断地寻觅中更加清晰语文知识的构成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
1.2 拓展学生知识宽度
        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来讲,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能背诵书上的文字,按教材的方式进行克隆性质的学习和写作,那创新思维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学生也没有办法在脱离了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后,进行语文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要在丰富教学的课堂内容的基础之上,要注意对实践活动的融合,这种实践活动的前提,也要让符合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进行学习与应用的双重锻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问题情境帮学生联想生活中语文知识应用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逐渐摆脱一种没有老师不会学习的错误学习习惯,同时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2.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2.1 构建互动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核心从教师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学生。教师需要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阅读氛围,让学生自由的去思考和想象,也敢于向老师提问问题。这就制造出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气氛,学生们的思考效果和创新意识也会不断提高。此举例来说,《表里的生物》这一课时,便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通过影音播放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良好氛围的构建。教师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昆虫发出的声音活灵活现带到学生耳边,让学生猜一猜,都是什么昆虫发出的声音。学生通过听声音的方式,引发了对课文内容的好奇,不仅能够完成自身现象能力的良好发挥,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阅读模式,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刚才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跟课文描写的是否一样。学生们通过不断地思考,融入自己的理解,就会向老师提出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认为表里有生物,文中的“我”是个淘气的孩子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熟读课文后,经过自身的思考提出的,融入了学生的思想和探寻,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
2.2合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的表现力不仅仅是用词的准确,还有内心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口语表达的趣味小活动,让学生利用活动的参与增加对语言表达的感悟,孩子在表达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创意,能够让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顺畅,也使得自己的语言更有感染力。举例来说,在《听故事、讲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口语表达活动,常规课堂都是老师单纯地用语言描述故事,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带来更好的故事形式。教师在网络中找出一些动画故事影像来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学生可以尽情地感受趣味的小故事。接着语文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这种感受带到口语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小学生口语教学倡导自由发挥,所以口语表达活动不能只限定在某一题目,教师就应该在拟题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比如我听过的XX故事,或者我的趣味故事,学生表述的故事既可以是自己听到别人讲的,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然后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给学生带来各种教学资源的视频,可以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一些美丽的景色、可爱的小动物,或者玩具等,让孩子在观看中形成动态的印象,就有了对语言构思的灵感,并且还有积极的情绪带入到自己的构思中,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讲一讲自己家中的趣事,或者出外郊游的故事。这样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实现语言创新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呆板的教材授课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束缚,已经是陈旧的教学模式,语文科目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背景下积极的拓展教学宽度,以学科育人为己任,结合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娇,靳显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与实践[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5):43.
[2]陈必辉. 小学语文教学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语文课内外,2021(1):33.
[3]李梦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的研究[J]. 散文百家,2020(3):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