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晴霞
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第一中学 558200
摘要:生活化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的联系,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起联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内容,当然同时也不能超越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甚至可以在运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这就实现了我们所说的生活化教学,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目标。以往的教学都是强调学生理解上课内容,完成课堂作业,然后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很显然,应试教学明显没有实现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轻视了学生自己日常的生活实践,仅为学生提供客观抽象的知识,这就让本应有趣充满生活切入点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脱离生活实际,因而也很难要求学生学完知识后能够灵活甚至创造性的运用于生活中。生活化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任务、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能够回归生活而不是束之高阁。
2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家孔子在古代就针对教学实施总结出了“学思行合一”的方法,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等都表达了实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的课改中,己经去除了一些繁、旧、深的传统内容,增加了更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终身发展价值的内容,教师在基于生活化中组织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真实生活与课堂目标的有效结合,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角感受生活,并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协作解决生活难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践验证。这一切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独立的操作中完成的,相比于老师直接讲述知识的方式,用生活化营造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有提高实践能力的价值。从中学到的技能与思维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2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因为初中学生价值观念处于较浅层次,对于思想政治社会还辨析不清是非对错,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学生情感的触动是需要潜移默化、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专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才能实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生活化在的课堂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设置生活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探讨与思考实际问题,在老师和同伴互相交流中进行思想观点的碰撞;且常常可以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去实践所学所悟,更能增加学习的欲望与内在动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为人处世、言行举止,形成社会需要的公民思想政治素养。
3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3.1汲取鲜活的生活资源
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存在着无穷的教学资源可供开发,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之中,选择最近引发全民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工作者的案例,依靠教师和学生对此类事迹的有效描绘,从而令学生可以真切的感知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对公众、社会与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通过自身微小之力来阐述人间大爱。这也让学生可以真切的感知亲社会活动和自身非常短暂的距离,仅仅需要对周边的人保持充分的善意,进行负责之事,就属于亲近社会、热爱国家的重要外在现象。依靠在生活之中学习丰富的资源,从而确保教材内的只是可以和生活中的信息实现有效的融合,进一步转变成教学的可靠素材,基本的教育目标也可以顺利的达成。
3.2开展生活化活动
为达成预期中的基本目标,教师能够整体考虑学生较为关注的信息,通过社会调查、实践以及参观等方法,进而更好指引学生进行思考与制作报告,也能够通过课堂来安排多种故事、情景与活动等,从而指引学生发展为课堂中的主人。例如七年级上册《家,温馨的港湾》这一课堂教学之后,安排学生在后续的假日时间中,组织“我为父母做的一件事”的小活动,通过洗脚、做饭或打扫等日常事务,从而感知家庭的和谐氛围,也可以切身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因此,在详细的课外实践程序中,要求校方、社会以及家庭案方面实现有效的融合,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功能,助力知行等多个维度的和谐发展,对于优良品德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稳定性。
3.3分享生活案例
案例教学法即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典型的案例,激起学生探究分析的兴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感悟其中的道理,更深刻理解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更轻松地理解概念,拓宽课外知识面。例如在设计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力”时,本课主要讲述行使权利的有限性与行使的具体程序,初中生对其知识点很少有机会接触,教师便可采取生活案例分享的教学方法。先呈现案例:张扣扣复仇杀人案。小时候,张扣扣亲眼目睹由于邻居过错致母亲意外死亡,邻居也受到制裁,在法律已执行判决的二十一年后,张扣扣为母复仇连杀邻居父兄三人,法院最终判决张扣扣死刑。老师可结合案例提问学生:生活中与邻居是否有过矛盾?理智的你会如何处理邻里关系以防止悲剧被重蹈?引导学生以本课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内容分享讨论:遵守正当法律程序,而非以暴制暴,维护自己合理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不侵犯别人权利、和家睦邻的义务等等;与人相处时真诚沟通,互相理解,非事事计较。最后老师升华总结:法律程序可以清晰处理权责与对错,却不能平息受害者心中的苦痛,但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若是人人都想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世界将会变成电视剧中的黑暗地狱,世界不存在用秤陀量化一切实物的绝对公平,但法治一直在奋斗的路上,竭尽全力的为人类美好生活保驾护航。以此来触动学生要统一权利与义务,维护权利用合法程序,树立法治高于一切人治的理念,必然建立法治社会的坚定态度。
3.4研讨生活问题
问题探究法是促进师生互动的经典方式。具体是指在课堂中老师指导学生提出疑问,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方式。例如在讲“基本经济制度”时,学生先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后,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共和国,是以全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为什么不直接实施公有制经济制度,让全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却还设置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这不是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吗?”学生虽然不能立即给出答案,但会不断思考其中的相关假设,有了一定思考但还是没有答案时,老师再呈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交付国家的税额与吸纳职工一万余人等贡献,以熟悉的事物启发学生思维,以多种所有制带来的国家利益来解释存在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经济制度的设置缘由和基本内容。
4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摒弃知识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的填鸭式教学,让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充分回归生活化的本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让思想政治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以实现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和道德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8( 30) : 119-120.
[2].徐国松.浅谈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基本策略 [J].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