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背景下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   作者:翟久江
[导读] 在乡镇教育中其乡村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翟久江
        冠县甘官屯镇联合校     山东省   聊城市     252519
        摘要:在乡镇教育中其乡村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乡村教师作为社会群体的存在自身的文化身份是乡村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要特征,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需求。为建设美丽乡村,为促进乡镇教育,其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非常重要。但目前由于基层部门不够重视,且城乡教育失衡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乡村教师文化自信难以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价值,并提出有效推进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提升策略

        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之下,教育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乡村教育中应进一步促进文化底蕴,增强广大乡村教师、教职工的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我国红色文化,营造乡村幸福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中,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重要、最持久的力量。为发挥我国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乡村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并把乡村教师的内涵发挥出来,带动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因此,乡村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保持着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提升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价值分析
        1.1提高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代表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自信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只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中。对于教育者来说,教师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乡村教育改革中,乡村教师队伍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加强文化自身的提升。文化自信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是乡村教育价值观念,乡村教育价值观念的认同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与组成部分。基于此,作为乡村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中,不断向学生输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1]。
        1.2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是乡镇教育的基础需求
        在乡镇教育中,存在有很多薄弱的问题。目前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举措。为坚守教育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在乡镇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时,应全面扩面提质。乡村教师应以文化自信高端引领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改进,进而在课程改革深度推进时,带动素质教学成果。在乡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自信时,智慧校园也在快速进展,高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进展、新成效[2],努力打造乡村幸福教育。
        1.3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是乡村幸福教育的基本需要
        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乡村教育特别是乡村幸福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乡村教师,而乡村教师文化自身乃是乡村教师发展的基础内容。因此,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对于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都起到了奠定的作用。目前,为解决乡村教育中存在的薄弱问题,首先需要提高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以此带动乡村教育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幸福教育。
        1.4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别指出,为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应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在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中,建设一支优秀的乡村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当乡村教师有着文化信念、文化价值时,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贡献度。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也是非常必要的[3]。


2、目前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所产生的的困境分析
2.1基层部门不够重视乡村教师文化自信
        目前由于基层部门不够重视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例如在投入教学设备、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建设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乡村教师文化观念普遍落后,乡村教师制度文化严重缺失,导致乡村教师幸福感指数不高。
        2.2乡村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提高乡村教师文化自信
        由于农村薄弱学校均位于农村偏远地区,教师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更新很慢,对提高自身文化自信缺乏实际行动,也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乡村教师自身对文化自信不够重视,乡村教育事业也逐步陷入教学困境。在乡村教师对文化自信产生不自觉、缺乏认识、缺乏认同时,不仅限制了乡村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导致乡村文化传承缺乏信念,乡村教育缺乏幸福感。
        2.3城乡教育严重失衡,无法提高乡村教师文化自信
        目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资源更存在较大的失衡。城乡基础教育的失衡,主要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教师文化发展也逐渐成为提高教师文化自信的瓶颈。特别是当优质资源集中到城市学校时,乡村教育逐渐落后,乡村教师也产生了文化“自卑”的情况。因此,只有规范农村教师的选调、借调、选聘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流动的问题,从而帮助乡村教师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4],培育幸福的乡村教育。
3、提高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策略
        3.1提高对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重视与关注
        为提高对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重视,在政策中首先应提高乡村教师文化建设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努力打造幸福教育。在执行乡村战略时,促进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提升。其次,在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时,应重点关照当地的乡村教师,应补充缺乏的教学设备,提高当地乡村教师的师资待遇,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最后,在推进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时,应强化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的文化认同感、幸福感,促进乡村教师自身文化自信的提升[5]。
3.2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是息息相关的,在强化乡村教育的过程,也是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过程。因此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时,为传承乡村文化将优秀的乡村文化弘扬发展,从而影响到乡村教师文化的发展。其次,在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是离不开乡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在加强乡村校园文化时,乡村学校领导应提高重视并改变传统思想观念,以此积极发展乡村教师文化,以适应乡村校园文化建设。
3.3促进城乡教育合作,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随着教育改革时代的来临,在乡村教育教学中城乡联动也越来越重要。为加强乡村教育质量,助推乡村教学水平,应加强城乡环境联动治理工作,制定配套文化自信建设管理办法,健全发展改革。因此,在教育改革时代下促进城乡开展共同合作模式,以城乡联动为背景探索出城乡共育教育体系,让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联系,以此互相帮助,整体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师文化自信[6],提升教育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文化自信非常重要。乡村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增强乡村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乡村幸福教育。
        参考文献:
[1]罗佳,王倩.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培养文献综述[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0):46-47.
[2]石瑞娇,方红. 乡村教师文化创生的困境、原因及实现路径[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8(9):74-77.
[3]李冬梅. 树立"四个自信",唤醒乡村教师职业尊严感--薄弱村小复兴之路的思考与探索[C]. //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 2018:234-239.
[4]杨吉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建设[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0,22(5):37-42.?
[5]刘小兰,袁旖琳,蒯雅湘,等. 新生代乡村教师传统文化素养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H镇乡村中小学为例[J]. 黑河学刊,2020(3):34-36.?
[6]王小红,王倩. 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缺失与重塑[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6):5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