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佳丽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小学 广东梅州 514299
【摘 要】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通过阅读绘本不仅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而且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形成语言技能,更重要的要的是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英语素养的养成。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前预设、读中设疑、读后延伸”三个环节,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思维深度和思维高度。
【关键词】绘本教学 思维品质 预设 设疑 延伸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这说明语言学习与思维培养密不可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可见,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以英语绘本为例,谈一谈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在绘本阅读三部曲“读前预设、读中设疑、读后延伸”,巧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读前预设—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绘本阅读最大的特点不仅仅是文本,更重要的信息隐藏在图片之中。因此,要抓住故事的主旨要先学会看图懂图片涵义。在阅读之前,教师根据绘本封面设计趣味性与思维性并重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背景知识,为正式的绘本阅读做好铺垫。通过品封面,预测故事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推理思维得到提升。
绘本封面的图画、文字和绘本内容是有特定要求的。封面绘画的画法、风格是要根据故事或讲述内容的要求来选择的。封面插画是读前预设和推理的重要线索,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因此,阅读文本之前,不仅要阅读题目,更要细心阅读图片。
如绘本Face painting讲述的是绘画脸谱,封面呈现的是在脸上画了两朵小花。此时,品读封面,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If you could,what would you like to paint on your face?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所积累知识各抒己见。I want to paint some fruit.I want to paint a spider....
二、读中设疑—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品读文本是阅读绘本学习最重要的部分,我们通过学习文本知识来增长各类知识。作为教师要运用不同手段,引导学生把握绘本故事逻辑,利用各种疑问词,使用各种不同方式,不断设疑,由浅而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文本深处,激发深度思考,对绘本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挖掘绘本的真正含义,推动学生在理解文本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构建自己的思想理念,不断深化对绘本内容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
例如,绘本故事My turn讲述的是遵守秩序的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解决疑问,最终得到知识的积累。
T:Who are they in the story?
S:Mr Elephant and Mr.Hippo.
T:Where are they?
S:They are in the pool.
T:What are they doing?
S:They are swimming.
T:Why do they said”My turn”?
通过多个疑问词Who--Where--What--Why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不同的回答。Because they don’t follow the rule.Because some one jump the queue....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享的形式不但增加词汇量,拓宽学生的判断思维,也延伸了文本话题。同时,这样设疑阅读的方式也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多元视角。
又如绘本Where is it描述的是找寻恐龙的事情,孩子从枕头、袜子、盒子,再到床底的寻找。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我要求学生将图片重新排列以后重述绘本故事。
根据绘本的不同,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方式拓宽思维的深度,
如I am a bunny,我设置的是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hat does bunny like to do in spring?
In spring,bunny likes to pick flowers and chase butterfiles.
绘本Mr.Crocodile gose to the beach,我设计的是Read and judge.
The beach is a great place for a crocodile.( )
The beach isn’t a great place for a crocodile.( )
三、读后延伸—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绘本阅读之后,是基于绘本主题,又升华主题的部分。在读后活动,教师可以立足文本主题,结合文本特点,延续故事内容或讨论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新学语言的能力,同时拓展和深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通读故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问题层次,以启发学生的高层次思考,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由表及里领悟道理。
根据绘本故事superheroes中描述He lives with us in our community.These superheroes make my world a safe and happy place.根据书中所描述英雄的各种特征,引导学生思索
T:Who is the superhero in your life?S:Maybe the Santitation worker.Maybe the house cleaner.Maybe the teacher.
T:Why do you think they qualified for superhero?Because they always wrok hard in silence.
巧设以上问题链引导学生根据图文反思,上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前提,下一个问题又是其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引导学生沿着问题进行高层次思维。
又如绘本故事Gran’s holiday讲述的在度假期间乘坐交通工具时看到的优美景色,“I like being home”said Gran.此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East or west,home is best.
由虚拟的故事情节延伸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学生对绘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四、结束语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了一个人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绘本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判断,推理等全方位的思维能力方式理解文本。课堂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巧设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考能力,使思维品质的培养得以在课堂实践中落实。
参考文献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015
张敏,张红莉《从文本理解到核心素养的绘本教学课例分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