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情感性教学语言的呈现类型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高梦珂
[导读] 教学语言是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高梦珂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53000
        摘要:教学语言是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说对学生以及教学质量都尤为重要。在这个人人呼喊“以人为本”的时代,情感在教学语言中主要呈现为哪几种类型值得每个教师去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语文  情感性  教学语言  类型
        教师语言的情感性具有动力性和引导性,是影响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影响。情感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于漪曾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1情感性教学语言可谓是情感派在课堂上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教学语言。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了解情感性教学语言在课堂上都主要有哪些呈现类型,就需要先明白其本身的含义。
        一、情感性教学语言的概念
        刘勰《文也雕龙·论说》有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首万之师。"2情感性教学语言追求活泼亲切、辞藻丰美和鲜明流动的语言节奏。顾名思义,情感性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调配各种情感去传授知识,表达感情,熏陶感染。所以,情感性教学语言更加注重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是怎样运用语言,解析文本,从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是“引路人”,更是一个“好演员”。
        二、情感性教学语言的类型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我们会发现运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文本、教育对象、教育者和课堂环境。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教学语言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随着各种文本的呈现,它也在变换自己的“外衣”。所以,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上的呈现类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慷慨激昂  鼓舞人心
        教师可以通过音调高亢、遒劲,语速迅捷的形式呈现出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情感。语文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老师,在学生三观逐渐形成并完善的年龄阶段,应善于利用弘扬正确价值观的文本去发挥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如在中学语文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有教师用自己慷慨激昂的语调加上鼓舞人心的情感,让学生为之振奋,在认识梁启超之余,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在校实习阶段,有同学选取的是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她用“历代文人笔下的秋或悲凉或凄清,但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勃勃秋色,喷射出的是如火的激情和远大的抱负!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这样一段慷慨激昂的话作导入,学生马上投入到了老师营造的课堂环境中。
(二)低回婉转  启迪人心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有时就像山涧的清泉,有时像美妙的歌声。于漪老师在教学《春》时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富有抑扬顿挫、活泼典雅的情感,这一点在其遣词造句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教学《春》时,于漪用“明媚”形容“阳光”,用“和谐”形容“声音”;“风”前是“轻”……“此起彼落”与“此唱彼合”相互照应。于漪老师以恰如其分和合理有趣的词语为基础,更重要的是配以低回婉转的语调,快慢鲜明的语气,从而形成了活泼灵巧犹如百灵鸟歌唱般的情感性教学语言。

3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百合花》,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其中小媳妇儿和通讯员之间的一波三折在语文老师低回婉转的语调下,学生们跟随者老师的语言时而愉快、时而悲伤,从而感受战争时期珍贵的人性美。如在讲解通讯员外貌描写时,语文老师用轻快的语调读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厚实实的肩膀来看,是个挺棒的小伙……”后来讲解完这篇小说后,老师用意味深长的语调问学生:“你们觉得人和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应该是什么?”学生们陷入深思,课堂上鸦雀无声。老师适时地用跌宕起伏的声音,或是激起学生的兴趣,或是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哀婉悲恸  震撼人心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4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抓住每个学生的心,就离不开一个字——情。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与妻书》,是以一封感情真挚的书信为教学文本。在一次公开课中,教师抓住其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用沉痛的语言范读片段,时而低沉,时而激动,“……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将革命前辈舍己为人的伟大和高尚情操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座的学生和老师无不沉浸其中,为之感伤,为之钦佩!在一次教学实践中,有老师在讲解李煜《虞美人》的朗诵环节中,用深沉而又悲痛的朗读去示范,将李煜的亡国之痛读进了学生的心里,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又再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一国之君变成阶下之囚的悲凉。由此可见,语文老师在讲解这类感情悲伤,有丰富内涵的文本时,会恰当的使用哀婉凄凉或者深沉悲痛的教学语言去讲解,这样才会使文本发挥最大效果。
(四)简约严谨  拓宽眼界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说明文中大多富有质朴平和、简约严谨的情感。其说明文语言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要目的,说明文语言简明准确,通俗易懂,清晰明白,条理分明。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主要怀着一种含蓄、隐性的情感,并且通过质朴平和、简约严谨的语言呈现,以引发某种科学美的情感触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说明文时,在导入环节用这样一段话引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师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在说明文这一特殊体裁中表露的程度不够明显,远不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慷慨激昂、低回婉转、哀婉悲恸的情感来得直观深刻。又如有位教师在讲解屠呦呦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时,通过简约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去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可见,针对说明文这一特殊文体,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流露出质朴平和、简约严谨的情感,而文学性和趣味性也是不可缺失的。
三、总结
        教学语言犹如课堂上无法舍弃的空气,情感性教学语言犹如课堂上的调味料。5我们老师耳熟能详的“立德树人”之花更却少不了“情”之水的浇灌。不管是慷慨激昂、低回婉转、哀婉悲恸还是简约严谨,情感性教学语言针对不同的文本和教育对象或者课堂环境,都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本文仅仅只是阐述了几种有代表性且应用广泛的类型来阐述。所以说,情感性教学语言不囿于此,而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以后不断学习和探索后,有新的认识。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基础上,厚德博学,巧用情感性语言解读文本,启发学生。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梁旭.于漪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姚瑶.语文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运用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20.
[4]张利霞.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性[J].新西部,2018(4).
[5]郑秀玉.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现代语文,20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