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推广策略 黄尚良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黄尚良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风险与机遇。
        贵州省册亨县八渡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册亨  552205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风险与机遇。将农机科技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是我国特色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机技术推广当中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以机构培训、技术下乡、在线培训为具体策略,保证农机普及以及技术下沉,最终使乡村振兴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乡村振兴
        引言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现代化。随着农业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机化逐渐成为新农业建设的主要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当地政府仍要认识到农机技术的关键作用,鄯善县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机化发展进程,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1农机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1.1解放农村劳动力
        传统农耕从播种、田间管理、秋收三个环节来看都存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将农民牢牢地捆绑在了土地上,使农民只能以土地为经济来源。而且随着城乡一体化程度加深,青中年劳动力纷纷转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以老年居多,这使农村生产力不断下降。如何缓解农村劳动力流失造成的生产能力下降问题,已经成为基层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总体来看,农机技术推广使农机获得普及,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者生产效率,青中年劳动力能够安心于城中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这也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农村劳动力流失和生产力下降问题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好解决。
        1.2利于建立生态农业
        传统农业以手工为主,在生产过程中技术粗放,存在明显的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现象,导致了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地产量。农机技术普及使得农民掌握了正确的施肥、施药技术标准,降低了土壤中有害有机物残留程度,改善了土壤生化水平。让农作物远离过量农药伤害,也提高了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水平。总而言之,农机技术普及实现了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使农业和自然关系获得改善,形成了生态农业模式。甚至于部分地区因为实现了全面的农业机械化,使当地农业生产成为风景,吸引了城市居民前往旅游,塑造了收益可观的农业旅游项目。例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便是如此。
        1.3促进质量追溯系统建设
        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是我国粮食出口的主要国家。这些国家在粮食进口方面拥有较高的标准,我国在粮食出口当中总是会遭遇对应的技术性壁垒。可见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产品安全问题的确严重,已经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我国农业产品出口创汇也形成阻碍。这其中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化肥过量使用、农药残留有着直接关联。通过农机技术推广使农机以及种植技术获得普及,提升了农产品质量,使农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具有了基础条件。
        2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队伍素质较低
        农机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推广人员素质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很多人员都不愿意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因为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是面向农村地区的,需要推广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专业技术。但是很多地区缺乏专业的农机推广队伍,这样容易使得队伍中缺乏专业的推广人员,从而导致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开展。整体推广素质过低是各个地区普遍的问题。很多地区也缺乏对于推广队伍的补贴力度,在政策上也没有给予推广人员一定的政策支持,导致很多推广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指导,使得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2.2推广手段落后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开展工作中涉及到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农机推广机构在基础条件方面都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例如基础设施以及物质条件十分有限,无法独立引进、示范、推广、培训。而且农机推广人员本身规模不大,还是采用传统的推广手段,不仅效率低,而且也难以取得相应的推广效果。队伍本身的推广手段没有得到相应的培训,这样就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
        2.3推广技术没有因地制宜
        农机技术推广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推广的手段、方法以及推广的形式等。但是很多地方没有建立完善的推广机制,在推广过程中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从而导致推广效率不高。很多地方在推广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各个地方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推广,因而导致推广针对性不强,推广效果不佳。
        3提升农机技术推广效率的策略
        3.1建立监督机制,积极落实责任
        首先,制度方面。从县、乡镇、村建立农机技术推广的行政监督,做到责任划分,实现“第一责任人”问责制度,提升各级主管领导重视程度。其次,人的方面。发动农村群众形成民主监督,鼓励群众反馈意见,确保各级主管部门处在民主监督范围内。再次,管理方面。构建细致的考核系统,对主管部门展开考核,结合实际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务必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3.2实现“互联网+农机技术推广”
        首先,制度方面。需要改变传统农机推广制度,将“互联网+”模式融入,实现数字化推广。能够使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得到充分利用,能够利用微信具有的即时视频技术实现农机故障在线诊断,确保农机生产效率得到保障。其次,人和技术方面。要努力培训推广人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能够改变过去效率低下的宣传模式,实现一对多的宣传指导。再次,管理方面。需要对“互联网+农机技术推广”展开考核,需要建立推广计划、推广形式、推广效果等评价指标,使得具体工作能够获得全面反馈,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3.3融合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推广
        首先,制度方面。需要对大数据技术利用提出严格要求,需要基层农机站等具有基本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要保证数据采集。上级主管部门以定期不定期检查方式对下级单位的数据库展开抽查评估。其次,人和技术方面。需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动态地将各村各户的农机信息都采集到位,利用年检以及针对性评估,使每一台农机都获得合理化监控和利用。能够对每个村寨的地块、地形展开数据采集、分析,对接到相应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做到精准推广。再次,管理方面。由上一级单位以月、季度、半年、年为单位对下一级单位的大数据精准推广工作展开考核评价。
        3.4完善农业生产体系
        由于乡镇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技术层面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这就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土质类型以及技术发展水平来制定合适的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来不断完善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够盲目照搬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需要因地制宜。要求乡镇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按照技术体系循序渐进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及时反馈推广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组织召开座谈会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进乡镇农机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农机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推广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乡镇技术发展的程度以及当地实际的生态系统选择合理的推广技术,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康启云.浅谈肥东县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装备技术,2014,(3):59-60.
        [2]刀应良,岩温.浅谈景洪市农机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6):180.
        [3]晁英林.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J].吉林农业,2014,(2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