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杨坡
[导读] 摘要:消防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联系。
        上海市嘉定区消防救援支队监督管理四科
        摘要:消防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联系。消防工作更是其他工作的基础保障,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尊重社会人权与生命安全的具体表现。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对我国公民负责的显示体现,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的首要义务,在新的形势下要摸准时代潮流的脉搏,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努力建设新型消防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新路径,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来有效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消防;新形势;监督管理
        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利于消防要求的贯彻落实,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向其他方面开始延伸,由简单社会群体、社会场所扩大到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方面,范围日益扩大。随着我国改革历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压力大,国内经济下行,各种新生经济形式更是涌现不止。怎么样落实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发掘全新消防监督管路径,满足新形势下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需求,是亟需思考的重要性问题。
        一、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消防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还需创新,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会消防工作网络尚未健全
        据我国消防管理相关条例规定:消防工作应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依法监管,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贯彻落实消防安全工作。在现实矛盾中,管理条例并未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上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安全管理体系还需健全,通过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管理体系来扫除监管工作中的阻碍。
        一是政府部门的安全管理理念已经不满足新形势要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涵盖了社会的各方各面,这也就要求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为依托。
        二是消防责任意识认识不足。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人口流动较为广泛。社会团体在消防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不强,认识性不强,消防安全责任制尚未落实。
        三是人民群众参与激情不高。提高人民群众消防方面的参与度,关键在于做好宣传工作。要适应当代社会特征,把握时代脉搏,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消防宣传,依靠网络平台在消防方面进行大力宣传。当前互联网宣传模式作用范围广,宣传力度大,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低文化群体,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务工农民、留守儿童的宣传不到位,对那些弱势群体开展有效宣传是提高群众消防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四是消防组织结构不完整。消防各个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联动,单兵作战的现象比较明显,某些社会机构的消防工作还停留在纸面。如何发挥各个部门、社会团体的能动性,建立一套有实际的效果的消防机制值得深入思考。同时,消防工作关乎社会全体,绝不仅仅是公安部门的专属工作,建立社会消防组织需要发挥好社会全体的作用。
        (二)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目前很多部门的消防监督理念还停留在“一刀切”的阶段,没有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做出改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还处于应付式、被动式的形式,没有适应消防问题的多向性发展趋势。对于消防监督工作的整治活动还不同程度上停留在形式主义上,而这种武断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无法根本性解决症状。被动式的应付态度更是使得消防工作能动性受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进展如何关键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日益复杂的消防安全情况对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繁忙的消防检查导致了许多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无法抽空提高自身素质,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不尽人意。
        二、加强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社会消防监督网络
        建立健全社会消防监督网络必须以消防组织为依托,紧跟组织,依靠人民群众,落实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要突出政府部门的领导作用,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相关消防制度,将政府部门的领导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依靠相关制度对社会企业单位严格监管,对不符合消防要求的企业责令整改;二是要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的建设,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人员高要求、强约束,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与个人考核相挂钩,以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水平能力评定个人绩效,强化责任问责机制,对于工作懈怠的人员严肃批评,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值班值守,确保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在岗在位,以严格的工作制度落实监督管理。
        (二)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建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1、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消防监管形势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扎实不扎实,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做好消防监管工作就必须仅仅依靠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开展调研工作。第一、成立消防监督管理特别调研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所在辖区消防隐患场所进行全面摸排,特别加强对大型人员具体场所的排查,同时深入居民住宅小区、工业园区等生活、工作场所核查,确保有数可依。同时也要深入农村,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房进行精确的数据统计。从整体上把握情况,清晰消防结构,依靠互联网技术手段,对重点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理清形势,扎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2、转变理念,积极防范
        当今时代带有很强的数字符号,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在新形势下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依靠数字技术高效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加大消防监管专项资金投入,建立远程信息控制中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将各行政单位、各辖区进行有效对接,发挥市区的中心控制作用,指导各个消防部门,对消防环境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信息传送的特点,将消防相关资料纳入控制中心,借助网络监督手段弃被动转主动,积极防范,贯彻落实消防监管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强化思想教育建设,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领导干部要积极学习,用理论思想武装大脑,发挥好在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合理利用好权力,也要收紧权力,把手中权力关在笼子里,消除权力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监督过程的公平与正义,保障监督执法的不间断性,确实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
        (四)创新宣传模式,全面开展宣传工作
        适应时代潮流,积极创新宣传模式。要利用好宣传这柄利剑,依托信息媒体技术,全面开展消防宣传,提高现代化宣传水平。利用好媒体宣传效应,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消防监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把握好消防监督管理以人民财产安全主旨,构建牢不可破的消防安全城墙。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已经深入到人民的现实生活当中,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各个行业的稳定发展,落实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要在消防监督管理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刻认识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在消防监管模式上苦下功夫,锐意创新。同时要在“宣传口”方面落实好,提高民众参与消防监管的积极性。更是要深入调研,精确掌握消防相关情况,时刻备战,切实做好消防监管工作,以求满足新时代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秉安.论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02):47-51.
        [2]柳健.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探索[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1):123+125.
        [3]许果.新形势下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0(21):68-69.
        [4]康雪峰.人工智能在消防监督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今日消防,2020,5(09):4-5.
        [5]吕玉洁.大数据时代下消防监督工作新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20(10):104-105.
        [6]王强.新时期有效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8):189-190.
        [7]杨璐颖,谈迅,宋喆,喻卫刚,王勇,张小良.消防监督检查创新模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01):119-122.
        [8]栾梦蝶.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5):178-181.
        [9]赵瑜,杨刚明.加强新形势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6,32(05):88-92.
        [10]张超.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3.
        [11]陈招国.社会转型期-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