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中)   作者:黄瑰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国家关于顶层规划已经完成,
        黄瑰
        身份证号:45080219870724****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国家关于顶层规划已经完成,即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百年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经过实践总结和经验思考,已经形成具有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使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和避免国土空间资源浪费情况,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如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引言
        快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带动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随之快速增长,对城市规划的布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引入使得城市规划更具理论支撑,能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发展的问题及要求。我国虽然在国土面积上非常辽阔,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源需要充分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这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根据动态因素的影响做出灵活的调整。
        1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作用
        1.1国土资源基本保障
        通过我国在规划方面的多年实践,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之时,“国土空间”作为一种三维立体的空间表达,各种资源是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资源。“国土空间”这种资源的属性已经得到基本认可。我国陆地国土和海域面积较大,各类资源多样且丰富,但由于地域跨度大,差异明显的地理条件,导致我国国土空间和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均资源占有量短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趋势日益增长。现有这种高投资、高消耗的模式使得土地、粮食、淡水等资源减少与区域之间不平衡的状态更加明显[1]。
        1.2解决部门规划冲突问题
        通过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仅可以解决空间无序问题,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解决部门规划冲突问题。从目前我国规划管理实践工作中可以看出,各个部门在规划空间的编制中,存在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也就是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不协调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为空间开发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基于此,通过构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方式,更好地解决部门冲突问题,促使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保障。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现状
        国家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占有重要的位置,关系到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规划理念运用并不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走向,而且在体系的运行水平上并不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地方的资源开采力度过大,缺少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科学研发,导致传统能源的应用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在资源开发过度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地质的稳定,诱发自然灾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存在价值,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更多的保障,但是很多城市或区域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规划工作的开展上完全是从基础的经济利益来出发,并没有考虑到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造成了资源利用率非常低,给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综合落实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主管部门庞杂,各类规划种类繁多,规划内容衔接不足,统筹不足以及存在互相矛盾等问题严重。为此,体系的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结合新时期的准则来不断地调整[2]。
        3完善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措施
        3.1明确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关系
        为使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同时使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到保障。需要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相关的规划条例中,在很大程度上由发展规划催生,但是发展规划不能对空间布局问题进行系统化解决,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应该朝着整体性、系统性方向发展。在发展规划领域中,可以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专项规划工作。在空间方面,需要按照既有的主体功能规划与未来空间规划内容进行。尽管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空间规划性会不断提升,但是针对的是具体布局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为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避免造成浪费,对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明确[3]。
        3.2协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优先考虑自然资源保护,有序利用,建立资源利用网络,促进水、森林、耕地、草地、海洋及矿产资源等综合协调利用。(1)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优化江河湖泊水库水系,明确管理和节约要求。坚守水资源承载力下限,明确用水总量、用水方式等控制指标,对重点江河、湖泊沿岸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进行统筹规划。(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重点公益林比例等主要控制指标,并加强林地管理力度。强化林地使用监督管理,提出严格实行采伐限额、林地有偿使用政策,加强野生珍贵植物保护的要求。(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度,有效实施耕地数量、永久基本农田等监测指标,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提出耕地动态控制、综合监管和联合实施措施。(4)草原保护与利用。加强草原资源保护,确定植被综合覆盖、禁牧区和草原灾害防治能力指标,建立草原基本保护制度。(5)海洋岛屿的保护和利用。确定海洋保护区面积和围垦规模等控制目标,实施海洋生态空间保护,保护海岛生物多样性,恢复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海岛自然资源。严格控制海洋岛屿的使用,将其分成海洋功能区,严格限制复垦生态敏感、脆弱、自然净化能力薄弱的海域。(6)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中,确定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的配置,提高矿产资源的效率[4]。
        3.3完善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善已经提上日程,考虑到体系运行的影响因素较多,一定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规划的和谐模式要进一步加强,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内部矛盾、内部冲突。法律法规的创建,要加强项目的审核与批复,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做出深入的思考,对项目的各类影响因素做出正确的应对,尤其是在法律的惩罚措施和约束手段上,既要考虑到大环境的发展要求,又要照顾到项目本身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变革过程中,法律法规的执行要树立权威的形象,不断完善法律的程序,在过渡阶段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科学管理过渡性的项目[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国土资源空间规划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性发展。鉴于此,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源空间体系的研究力度,要在掌握体系整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各地区资源具体情况以及规划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展开空间体系整合与资源利用,确保空间规划体系可以得到不断完善,可以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法制体系等建设活动中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小江,郑重,路雁冰,杨硕,单晓刚.对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9,16(36):27-28.
        [2]武颖.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J].华北自然资源,2019(06):115-117.
        [3]孔江伟,曾坚,高梦溪.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探讨[J].规划师,2019,35(23):60-68.
        [4]李潭峰,郝媛,姚伟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交通规划转型思考[J].交通运输研究,2019,5(06):50-60+84.
        [5]王伟.国土空间整体性治理与智慧规划建构路径[J].城乡规划,2019(06):1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