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尔买提古丽·库地热提
夏乡人民政府
摘要: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农业,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加快新农村建设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仍存在一些弊端。本文分析如何加强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创新农村经济管理策略,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
引言
在新农村建设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除了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模式外,还要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思维,增强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最终将农村各类资源整合与统筹,做到优化分配,减少农业发展消耗,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全面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关于新农村和农业经济管理
在农村人民全部实现富裕的目标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务必把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这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方向。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就是将农村的面貌做到焕然一新,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农民生活造成了不便,使其逐渐完善且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基础设施带来的便利;农民的收入不稳定且完全依赖农业生产,也是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之一,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生活得到质的飞跃;农民“看病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现在已经实现在农村广泛应用,农民真正实现医疗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目前亟须实现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国家进行资金支持,具有农村建设专业知识的人才援助,当地农民需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配合,且对其相关理念深刻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和继续进行改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时代在变化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农业经济管理者却没有清晰认识到这一重要性,没有结合当地特点制定方案并实施,使农业经济管理得到科学性进行实施,有效地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目前,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即使改进管理方式,也只是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尽心调整。但是经过我国不断发展,农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为使农业经济持续增加,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注重注意,切实提高其管理水平;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很多种方式,其中运用集中管理土地和土地轮流耕种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且合理地提高其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拥有稳定的高收入,进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我国农业经济大都来源于农村,但是大部人高能技术性人才均在城市中发展,农民与城市的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农村经济发展长期以粗放经营的方式进行,导致生产量和产出率低,提高农业生产率需要借助于人才的智慧带动,为农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但是农村人才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导致资源丰富的区域得不到良好利用和分配,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农村留下的村民具有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不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农业发展,常以跟随农作物的动态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2.2管理存在滞后性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各个方面建设出现新变化和新特点,农业经济管理应当依此转变,作出相应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是,农业经济管理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还有不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不能保持一致,有明显的滞后性。
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时候还会拖慢农业经济的发展脚步。现在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少和土地大量闲置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针对这个问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和整改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是老弱病残,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导致农业生产效益差,致使大量土地未能得到利用,浪费严重。农业经济管理中不注重农业生产观念转变,致使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达不到预期,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集中在生产方面,忽视招商引资,农村企业过少,不能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
3.1转变农民思想
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带动农业经济水平提高,针对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相关政府必须引起重视。政府应当对明确自身的主体责任,指导农民转变思想,知识改变的是理念,让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重视。市场具有无形的宣传力量,市场也是促使农民养成生产习惯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形成现代化市场,引进专业农业人员对农民生产加以指导。国家要重视对农民知识的培养,要让农民对今后的农业经济管理产生认可,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为农业经济发展而努力。
3.2全面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可以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想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需要重视产业结构的规划,在进行规划本地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需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水土特征,才能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最佳种植物,并完成后续的生产计划和市场分析。部分农村不能够正确的选用农作物,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到本地进行分析,带领村民学习和进步。为了保证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可以招收部分经销商,对农业生产添加销售生产链,保证农业产品能够稳定进入市场,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推动农业经济的进步。种植区域可以结合本地特征种植富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并创建属于本地的特色品牌,可以增加营销量,促使农业经济向特色化、乡土化方向发展。全面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
3.3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解决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导向作用,是农村摆脱经济发展困境、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要提高成效,而这依赖于良好管理机制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农业经济管理中要转变观念和思维,坚持全农业发展。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优势,以及发展障碍因素等,在明确这些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经济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落实的实际需要,相关部门需出台一些管理细则和措施,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各项措施能够执行下去,真正起到引导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应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和需要出发,制定各项管理措施,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能够顺利推行和实施,帮助农业经济升级和转型。这样农业经济管理就能最大化发挥作用,在科学引导和管理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结束语
我国改革进程发展到现在,各方面均受到严峻的考验,农业方面受到的考验尤为重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结构需要有效调整好改进,使其能够发挥应用的作用,早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浩男,王立.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2019(09):60.
[2]赵枫.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9,10(01):154-155.
[3]张业.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2):25-26.
[4]胡琼,王敏.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化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63.
[5]张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商业故事,2017(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