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姑
定安县水利管理服务中心 海南定安县 571200
摘要:基础施工是水务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对地下水资源的处理尤为重要。本文中首先分析地下水处理的重要性与原则,随后说明地下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处理地下水应当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水务工程;地下水;处理
引言:地下水处理始终是水务工程中的关键要素,在开展基础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对地下水因素的处理质量。由于当前地下水处理中存在较多问题,由此针对现有问题分析处理地下水的措施。
一、地下水处理概述
1.重要性。地下水处理作为水务工程的根基性环节,做好地下水处理对后续的工程施工与运行提供充足支持。首先良好的地下水处理工作是保证地下水资源高质量使用的重要因素,通过规划基础施工方案并落实施工任务,在体现水务工程根本宗旨的同时提升对地下水的合理使用性。对地下水的妥善处理意味着能够在水务工程基础施工早期尽可能发现更多问题,在秉承“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同时保证水务工程的有力落实。
2.处理原则。地下水处理的开展要符合一定原则,通过较高水平的地下水处理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首先要落实施工方案的完善原则,在施工方案中不仅要体现对水务工程施工过程的整体性规划,同时还要体现地下水处理中的异同性因素。已知地下水处理展现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在处理中要秉承灵活多变的原则,根据现有理论基础以及地下水原理,结合实际分布落实地下水处理方案。在开展地下水处理时还要注意对过往完成成果的回溯,在建立全局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阶段成果的管控力度,及时消除可能发生的有关地下水的隐患,全面保证地下水处理的稳定度。
二、地下水处理问题
1.处理方案设置不当。水务工程基础施工的根基在于处理方案,处理方案在整个基础施工过程中起到纲领性指导作用。施工方在制定基础施工方案时考虑严重不周;众所周知水务工程基础施工环境非常复杂,需要对基础施工现场反复勘测方可敲定最终的施工方案。由于施工方过于追求施工进度、降低成本等因素,在制定施工方案前并没有对现场进行反复勘查,对当地地下水分布、流动状态等基本参数自然是无从知晓,在没有精准掌握现场情况的前提下匆匆制定施工方案,意味着在水务工程基础施工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最终影响地下水处理质量。另外基础施工勘察过程本质上也是对现场隐患因素和多变因素的排查过程,同样是制定水务工程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前期现场勘查工作不力的情况下,水务工程基础施工方案自然是漏洞重重,地下水处理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2.地下水管理能力不足。优质的地下水管理工作意味着顺畅的地下水处理进程,但是诸多施工方在地下水管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科学标准的方法,实际处理中随意性较强,进而导致水务工程中地下水处理的各种损失。地下水包含物质种类众多而且影响复杂,在地下水管理工作中要考虑到地下水各种复杂的元素和物质,同时还要兼顾水质污染、资源分布等多种要素。地下水管理体系中还牵涉到对各类机械化处理设备的使用因素,虽然先进设备的引入为开展地下水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是施工方对施工设备的性能与使用要领掌握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在地下水管理中对多种基本设备的粗暴罗列与搭配,导致不同设备使用无法起到理想化的互补效果,最终导致地下水管理困难重重。
三、地下水处理对策
1.提升基础工程质量。
基础工程是决定地下水处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施工初期充分结合水务工程的基本要求,将水务工程中的相关标准落实到基础工程中,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该阶段需要做好相关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现场勘测确定地下水的具体状况,建立精准严密的地下水数据信息库,为开展后续施工工作奠定坚强的数据基础。在基础工程中可以灵活应用仿真技术模式,为建立水务工程方案提供丰富的资料基础。基础工程阶段中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要根据地下水处理特性划分合适的施工阶段,并根据每个阶段确定力所能及的阶段性目标。另外在基础工程中要秉承细致性原则,对基础工程每个部分都要详加勘验,避免工程中的疏漏现象对后续环节的不利影响。
2.防渗施工。混凝土防渗是水务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与地下水处理效果密切相关。如果在基础工程中对地下水处理效果不佳,则会影响到混凝土防渗工程的质量与效果。地下水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到水务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因素,显著提升水务工程的隐患效应。因此在水务工程前期要做好排水工作,将地下水因素及时排除水务工程环境;此后对水务工程中的所有基坑进行排水处理,避免基坑中出现大量积水现象。因此需要加大对混凝土的使用力度,巧妙利用混凝土防渗特性,保证水务工程中不会出现渗漏现象。基坑设置过程中要注意间距以及孔距等因素,理论上间距孔距要保持在合理阈值内;因此要做到对基坑施工合理布局。此外在振动棒搅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匀调因素,避免振动过程中发生过震或漏振情况,从根本上保证地下水处理质量。安装工程管道是地下水防渗漏的关键措施,在管道施工中要强化管道接口施工力度,有效控制管道接口质量;另外要注意管道材料的选择并加强管道闭水试验力度,确保管道施工达到防渗漏效果。
3.灌注桩技术。水务工程中要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后注浆灌注桩技术的使用则为地下水处理工作提供重要动力。在水务工程施工中需要对浆液进行固化处理,利用灌注桩技术则实现对浆液的高质量处理。在灌注桩技术的引导下,将浆液注入到地基裂缝之中,进而保证浆液的填充与压力效果,最终达到提升水务工程岩土结构抗压能力的作用。此前提到水务工程应当具备抵抗渗漏的性能,应用灌注桩技术则提升工程防渗能力,有效解决传统水务工程体系中预防渗漏不利的问题。当然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结合水务工程的实际环境,例如水务工程中的地下水处理标准相对复杂,应用灌注桩技术时要结合不同的处理标准,从而真正全面体现灌注桩技术的优势。
4.加强监督力度。水务工程的高质量施工与严密的监督工作密切相关,施工部门要加强对每个阶段的监督力度,保证所有阶段的工作质量。原则上水务工程的配套监督工作要覆盖工程的所有环节,例如在水务工程早期则需要快速发现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及时弥补缺陷的基础上避免该缺陷对工程后续施工环节造成不利影响。水务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是经验逐步积累、技术标准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落实基本施工任务的前提下注重施工手段与方法的建立健全,为水务工程的后续施工阶段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导,通过高质量的水务工程监督工作落实手段方法健全的全部过程。在处理地下水的过程中要注意动态条件因素,施工方要做好对水务工程所有因素的良好把控,通过信息化、实时性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水务工程特殊情况的应对能力,避免各种外部因素对水务工程造成消极影响。
结束语:提升地下水处理质量是基础施工有效性的根本保障,也是决定水务工程整体运行性能的重要因素。水利部门在基础施工中要从加强监督力度、使用灌注桩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合理应对水务工程中的地下水因素,在完善处理地下水的基础上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守文. 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7):47-48.
[2]许树志.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0):155-156.
[3]黄丹华. 浅析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 科学技术创新,2020,(18):115-116.
[4]苏李刚. 高喷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基础防渗处理中的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9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