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楠
身份证号:13082819881219****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蓬勃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功能性及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开始加大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形象。鉴于此,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以供建筑行业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施工管理是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目标而进行的全面组织、协调、控制及监督活动,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对整体项目施工过程进行针对性管理。不同建筑项目施工方法及要求不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愈发复杂,需通过科学方法实现系统性管理。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不足
2.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虽然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有的建筑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大部分规章制度是由管理人员依据主观经验制定的,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与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也相去甚远。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并未真正贯彻执行,部门设置不合理,权责分配不清,经常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致使施工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效率,并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有损企业声誉。
2.2建筑材料管理存在缺陷
材料数量众多、种类多样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之一,这给材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有很多企业为了赶进度,不会在施工前与材料供应商接洽商谈有关材料的相关事项,而是在材料进场后才通过抽查的方式来检查材料质量以及清点材料数量,往往导致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材料数量不足;有的企业检查材料时未遵照检查标准,尤其是对于一些近些年新出现的材料,由于质检员知识储备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对新兴材料检验标准的了解,致使不合规的材料流入施工现场;个别企业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导致建筑质量严重不合格。另外,在施工现场,经常是很多材料同时进场,有的材料管理人员由于能力不够或者责任心不强,不能很好地指挥和协调,导致材料摆放极度混乱,影响施工进度,有时还会发生材料浪费、损毁甚至丢失情况,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3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周期长、内容多、人员杂、专业广泛的特点,因此,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不规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其一,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整个施工团队主观上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未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虽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未予以执行,部分工程仅采取表面化安全管理与安全事故排查工作,未能采取物资管理、技术管理等与安全相关的措施,施工人员不配备安全设备现象较常见,易发生安全事故。其二,安全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工程特点、安全要点、技术重点等了解不充分,导致工作开展中无法排查施工危险源,达不到安全管理效果,甚至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无相应资格证书与安全管理经验,无疑降低了安全管理水平。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完善管理体系
陈旧落后的管理体系会严重制约建筑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失去活力,因此,应加大力度完善管理体系,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组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施工人员研究磋商,探讨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科学分配职责,保证从任务承接到工程竣工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各部门协同合作,顺利施工。其次,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建立惩罚和奖励相结合的制度,以惩罚制度提升员工的自我约束力,以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责任大小制定不同奖惩制度,违反制度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起到约束和震慑作用,遵守制度方面表现优秀者,可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其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另外,应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成绩记录至档案中,为后续竞争上岗、晋升提报提供参考依据。
3.2加强材料管理
在材料管理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对材料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其二,在采购材料时,要确保数量、规格、品牌与要求相符,务必在正规厂家采购。所采购的材料不仅应当保证质量达标,还要尽可能满足经济性原则,降低施工成本。其三,采购材料后做好检验工作,按照材料性能、规格、品种进行分类,不同材料存储于不同位置。对于材料存放应明确标识,保证场地安全,避免损害材料质量、性能。其四,详细记录存储及使用的材料信息,可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科学管理。其五,发放材料时,管理人员需对领用手续进行全面检查,按照领用材料单据发放,做好材料分拣与核算工作。
在设备管理方面,建立租赁、安装、验收、检测、检查、保养维修、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以正式文件的方式颁发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保证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建立设备台账,将设备管理记录、档案资料等信息完整填写,包含设备型号、名称、数量、维修记录等,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定期进行维修检验与保养,保证施工中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3实现安全施工
为了实现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安全施工细则、常见安全隐患归纳等,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管理制度学习活动,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参加,提升所有人的安全意识,使其时刻保持警惕,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其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无论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均应当承担安全施工责任,日常工作中认真对待安全工作,避免产生“只有安全主任承担安全事项”的想法,对于各项环节动态管理,存在不安全问题则口头警告召开安全会议,及时纠正;每周组织人员开展安全会议,总结现场施工安全问题,寻找改善控制措施,并将其落实,达到预期效果;多投入一些资金购置安全设施,保证施工环境更加安全。其三,对于高风险施工作业,安排专业工程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调查评估作业环节的危害程度,制定预防措施,将安全操作流程告知施工人员,降低风险。其四,采购先进的、安全的施工材料,做好材料验收工作,构建安全施工奖惩制度,向员工分发相关安全施工手册,在施工现场显眼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
3.4做好技术交底
建筑企业应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对国内、国际前沿的建筑知识、技术开展学习,使其不断汲取新的技术工艺,不落后于时代,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助力企业开拓创新,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另外,各道施工工序之间都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现象,且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因此为了避免技术交底不衔接问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勤于沟通、有效沟通。施工管理人员应于施工工作开展前,对设计图纸仔细研究分析,以便于全面掌握图纸要求,并根据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每道施工工序所采用的施工技术都是正确而安全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展开有效施工管理,可规避施工中的质量及安全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材料管理、实现安全施工、做好技术交底的方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其爱.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137-138.
[2]段永辉,周诗雨,郭一斌,等.基于SE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及策略[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0,37(2):70-7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