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旭
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配送中心
摘?要:对于运输企业来说,车辆设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车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运输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提供了支撑。车辆设备的维修是车辆运行的前提,而内部运输车队是一个服务型单位,工作类型多,人员多,车辆多,工程设备多,工作环境复杂,安全管理有一定难度。车辆维修的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内部运输车队车辆设备维护的安全性为运输企业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车辆设备维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车辆设备维修过程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为车辆设备维修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国内运输船队;车辆维修;安全管理;现状;措施
介绍
车辆设备维修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和避免车辆维修事故的发生,也是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途径之一。在保证维修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可以减少维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维修效率,保证维修质量。目前,国内运输车队车辆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由车间和班组组成。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能划分不同的小组。同时介绍了一些先进的特种维修设备,如无损检测设备、计算机控制检测设备、测量设备等。内部运输车队的车辆设备复杂多样。在车辆设备维修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
1.国内运输车队车辆设备维修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1车辆设备维护安全意识不足
目前,国内运输车队车辆设备的维修主要依靠维修人员。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设备维修事故的重要原因。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一些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没有遵守相关车辆设备维修安全制度,在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适应性不够,缺乏安全知识等。
1.2维修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车辆维修设备和各种维修工具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在车辆设备维修中,由于维修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不足,维修设备容易对维修人员造成损坏,特别是车辆设备维修是一项密集的工作,需要使用大型工具,工具操作不当易造成安全事故。
另外,内部运输车队车辆设备维修车间环境复杂,维修人员联系频繁,各种维修工具随意堆放,存放不合理,也极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2.车辆维修安全管理措施
内部运输车队车辆的安全维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2.1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国内运输船队设备维修的安全管理,必须重视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维修更加安全。要重视安全意识教育,分析具体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工作在各个阶段都要有一定的效果。从事不同工作的劳动者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定制培训内容。在选择培训方法时,可以使用现场指导。此外,还可以邀请该领域的专家为一些特殊岗位的工人提供专业培训。为了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们可以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与员工的绩效联系起来,激励员工,并以优异的绩效奖励员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1]。
树立安全观念。没有建立规章制度来解决事故发生后的问题。其主要职责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车辆维修过程中,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成立专门的安全防控检查部门,进行安全事故演练,掌握最新的安全管理技术,科学合理地保障车辆设备维修的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检修设备、检修环境、检修程序等进行全面检查,以制定有效、安全、实用的工作计划。
2.2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
在车辆设备维修过程中,工作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质量,这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在维修现场造成安全事故,在正式维修前应仔细整理维修车间环境。拆除可能影响维修工作的无关设备,分类存放各种维修工具。进入维修现场后,必须戴好安全帽和高温鞋。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还需要能够响应相应的呼叫。对于维修过程中的高风险区域,工作人员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在进行维修时,应充分掌握现场及周围自然环境的情况,尽量减少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
2.3设置班组安全员
在车辆维修过程中,班组安全员作为班组的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对班组所有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安全进行管理,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进行研究。检查车辆维修期间各项安全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监督分析人身设备事故征兆,总结相关经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安排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监督安全规程和现场检查,使船队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4注意检修后的安全要求
车辆维修后,必须彻底消除工作环境、维修工具等各种风险因素。维修人员需要检查工作物项、材料、工具是否丢失,全面检查电源、水源、气源,并能清理废弃的维修垃圾和杂物。
2.5设置安全卡控制级别
安全红线是安全生产的高压线、生命线和责任线。当班期间和班前饮酒要作为高压线,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可以从现场作业、设备质量、关键岗位等方面对设备维修的安全风险点进行分类。我们还必须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风险研究和判断,突出安全重点[3]。
3车辆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3.1预防为主,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贯彻“预防为主”的保证。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关键在于人们的重视和决心。明确车辆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责。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如何使用车辆,都要严格执行人员对车辆安全的管理,严格落实车辆管理人员的责任。同时,要保证三包检修、年险、年检、交通监控、信息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在车辆安全管理方面,要统一安排,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措施。特别是加强车况检查和驾驶员驾驶标准检查,形成每周或每月对车辆和驾驶员的例行检查制度;对于能够返回基地的车辆和驾驶员,在返回工作岗位时必须严格执行。对于较远的施工现场,车辆管理人员应定期到现场检查。对每次检查结果,要详细记录,形成记录,学习车辆安全管理规则,把握车辆安全管理的方向。
3.2严格落实车辆运输安全责任制,加强教育培训。在制定安全目标责任制时,要明确规范驾驶员的个人工作行为,要求驾驶员签订车辆运输安全目标责任书,并明确奖惩。对于车辆运输安全事故,驾驶员应根据责任大小和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控制,提高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意识,提高驾驶员对安全驾驶的重视程度,使驾驶员不违章驾驶,确保车辆运输安全。
3.结论
作为运输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为了更好地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有必要改进车辆设备维修管理,以提高车辆设备维修的效率和质量。安全管理是车辆设备维修的关键。内部运输队伍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避免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加强车辆维修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许贵,姜云海,刘丙林,池鹏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全员生产维护管理体系搭建思路与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07):18-20+25.
[2]周宏宇.机动车辆设备的维护修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06):214-215.
[3]杨军.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探讨[J].时代汽车,2020(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