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经口管饲法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白凤云
[导读] 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间歇经口管饲法的护理干预效果。
        白凤云
        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 54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间歇经口管饲法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患者70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35例,间歇经口管饲法干预方式)与参照组(35例,鼻饲管管饲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良好改善,且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结论:对脑卒中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间歇经口管饲法护理干预对策,可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效果,有着显著地应用价值。
【关键词】间歇经口管饲法;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护理

        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病率达到50%-90%左右,吞咽障碍可增加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严重情况下,还会使患者出现窒息、营养不良、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等疾病[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一般应用持续鼻饲法干预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但是由于持续鼻饲舒适度较低,容易诱发并发症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间歇经口管饲法的护理干预效果,将选取70例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展开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利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患者70例,选取期限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35例,间歇经口管饲法干预方式)与参照组(35例,持续鼻饲法干预方式)。其中,实验组3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5岁~78岁,平均年龄(66.54±3.62)岁;参照组3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4岁~77岁,平均年龄(65.56±3.58)岁。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鼻饲管管饲护理干预方式,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姿势,利用石蜡油,对胃管前端展开润滑处理,由患者鼻腔正中部位向着咽喉壁逐步推送,直至患者咽喉位置后,医护工作者协助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将胃管末端放置于胃中,补充水与流质食物主要通过鼻胃管[2]。
        实验组利用间歇经口管饲护理干预方式,医护工作者通过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展开健康教育,使患者与患者家属了解插管的实际方法与注意事项,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插管之前,医护工作者需要对患者展开客观评估,并检验患者的口腔状态,如若发现患者有活动义齿,需要将其即刻取出。在胃管插入护理中,医护工作者对营养管接口进行检验,避免营养管接口出现松动情况,运用温水湿润喂养管,嘱咐患者张口,由一侧口角缓缓插入,当喂养管插入14~16厘米时,用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使下颌与胸骨柄相靠近,增加咽部通道弧度,促使管端顺着后壁滑入,配合吞咽动作,缓缓插入35~40厘米左右;如若插入不顺畅,需要对患者盘曲空腔进行观察;插管期间患者如若出现呼气困难、紫绀等不适症状,证明误入气管,需要将管立即拔除,待患者休息10~15分钟左右后,重新插管[3]。插管完成之后,把管末端插入到水中,对患者呼气是否存在气泡溢出现象进行观察;医护工作者左右旋转,上下提查营养管,对患者的表情进行观察,如若没有异常,可利用鸡肠带在喂养管末端打结之后,固定在患者耳部位置,先注入10-20毫升的温开水,后注入流质食物。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将其划分成治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即治愈效果:患者吞咽功能达到正常状态;有效效果: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明显好转;无效效果:患者吞咽功能没有任何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良好改善,且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证实差异性存在。
        表一: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3.讨论
        间歇经口管饲法作为现代新颖的肠内营养方法,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间歇经口管饲法不但可以调节帕金森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情况,还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间歇经口管饲法利用间歇经口进食的方式,每日置管次数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置管过程中,可被动刺激患者展开吞咽动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4]。除此之外,反复多次的口咽部刺激,有效规避团宴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情况,然而鼻饲管管饲护理干预方式,由于患者吞咽肌肉长期处于静止的情况,难以刺激自主吞咽功能,使吞咽反射进一步弱化,吞咽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情况,以至于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进一步加重。为此,对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利用间歇经口管饲法干预方式,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此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间歇经口管饲法干预方式,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为此,将间歇经口管饲法运用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应用中,可强化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爱霞,刘延锦,董小方,等.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舒适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003):305-309.
[2] 高峰.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18, 000(024):65-65.
[3] 宗敏茹,庞灵,郑兰娥,等.间歇性管饲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12):925-927.
[4] 龙秀印,王爱玲.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22):138-139.
[5] 高英会.间歇经口管饲法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000(013):11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