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洲
云南省昆明长和天城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 6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科接收的脑外伤住院患者40例。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法,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常规组在患者康复阶段实施基础干预,实验组加行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FMA评分、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常规组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上述指标高于常规组,组间形成差异性(P<0.05);实验组临床满意度总分(98.40±1.07)分高于常规组(93.15±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康复期阶段实施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患者生活中自理能力的提升,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医护治一体化模式;脑外伤;康复期;效果分析
前言
“医护配合治护一体化”,也可称之为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得到了发展及研究。且这一新模式在患者安全以及健康保健的实施效果中[1],已经得到证实。医护治一体化在不断的创新阶段,开始逐渐应用于康复医学中。医护治一体化主要是指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根据技能、功能组成康复小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外伤患者来说,在康复训练阶段,不仅需要及时的临床治疗用药指导,采用何种模式强化治疗效果,也成为当前研究关键[2]。针对于此,本文将分析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的有效性。
1 研究数据和方法
1.1 资料
以2019年7月—2020年7月为研究阶段,纳入脑外伤患者40例。通过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法,分为常规组(n=20)和实验组(n=20)。
常规组中,男女比11:9,平均年龄(30.77±18.21)岁,平均病程(18.76±9.81)日。实验组中,男女比10:10,平均年龄(32.74±17.11)岁,平均病程(20.47±8.22)日。两组基本资料行SPSS17.0比较,组间无差异性(P>0.05)。且本实验征得医院医教科组织的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康复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过MRI和CT检查确诊为脑外伤;②满足脑外伤诊断依据。排除标准:①糖尿病;②慢性支气管炎;③肺心病;④严重认知功能障碍。
1.2 干预方式
常规组行基础康复护理模式。实验组行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具体方法为:
①组建康复护理小组,由专业组长为领导,选取医师、护士以及康复师构建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小组;②康复期训练:患者入院时,在确定患者诊疗情况后,由医师、护士以及康复师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3]能力的测定,建立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在康复计划基础上,制定个性化训练内容;③多学科集体晨交班,工作日每日早晨由医师、护理人员和康复师参加晨集体交班,交班以患者为核心,分析前一日病情变化及训练进展;④康复问题讨论,重点为功能变化,对病情较为严重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每7日集中开展跨学科(IDT)讨论会,参加人包括主管医师,护理,康复师,必要时有心理及营养科等参与,分析患者当前出现的;临床及康复问题,汇报完成后进行集中讨论。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改良Bathel指数(MBI)、上肢FMA评分和临床满意度。
其中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4]评定量表评分测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改良Bathel指数[5]测定患者的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本次数据的记录,其中对于满足高斯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呈现,对独立样本用T检验;当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两组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FMA评分分析
由表1可知,分析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FMA评分,干预前,实验组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上述指标高于常规组,组间形成差异性(P<0.05)。
.png)
2.2 两组临床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临床满意度总分(98.40±1.07)分高于常规组(93.15±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39,P=0.0001)。
3 讨论
临床中脑外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作为脑外伤患者最常见的反应,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ADL量表主要是指每天所必须进行的个人日常活动。日常生活能力反应的是脑外伤患者健康测定能力,也是对患者独立生活记录的关键指标。通过本文数据证实,干预后实验组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FM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说明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模式的应用,医师更了解患者的训练进程,护士通过康复治疗师的干预对患者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患者功能恢复更佳。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脑外伤患者康复训练中,不仅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啸燕,颜丽娜,饶高峰,等.医护治一体化康复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2):1120-1123.
[2] 韩璐,袁小婷.医护一体化护理联合经颅磁刺激对颅脑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21):188-189.
[3] 马艳春,高彩萍,魏朦,等.医护治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住院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1):4383-4388.
[4] 高彩萍,施娟,王凤霞,等.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6):2016-2023.
[5] 庞富连,张瑞玲,陈哲.医护一体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4):3950-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