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应颖
[导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中出现了一定的错位。
        应颖
        台州第一技师学院 317500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中出现了一定的错位。一方面是行业需求的不断发展致使技工人才的缺口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技工院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无人问津。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就现实层面而言,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立足于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提出了优化方略。因实践理念不足、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导致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需基于理实一体化达成对课程理念、方法的改革来涵养人才素养,助其成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专业人员需求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机械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相关机构预测,在未来,专业从业人员的缺口,将进一步的变大,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将迎来一个黄金的增长时期[1]。而就教育成果的反馈而言,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学生虽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并获得了一定岗位技能,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见习中仍出现了多个方面的不适用,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如何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综合素养成为广大技工院校学校和从业教师需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这一进程中机械专业教学的教学改革开始被提上了日程,在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展开了多元实践,并收到了一定地成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1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理念不足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这就要求应基于专业特点和需求来构建服务于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而在这一方面,多数技工院校学校有所欠缺。部分技工院校学校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体系建设不足、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就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要求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部分学生在就业后需重新完成实践部分的学习,已达成用工单位的岗位要求[2]。
        1.2 行业需求脱节
        从机械专业的学生就业反馈而言,部分学子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虽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在实际的就业中仍出现了部分内容和技巧的空白点。技工院校机械专业教材的理论性过强,而且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也很陈旧。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的设备一般会较技工院校学校的设备更为超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就业后技能的生疏程度。总体而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技工院校学校教育的机械基础教学在技巧层面和经验层面缺乏对应的实践指导。
        1.3 教学手段单一
        因专业教师在教学手段丰富性上的欠缺,以及专业理论学习难度的提高,部分学生会逐步产生了学习上的倦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又多会因技能和知识点上的留白,导致中途放弃了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且这一比重在技工院校学子群体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从技工院校教师师资队伍看,教师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加强。技工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这一单一的、被动的传统方式,优选教学课例、丰富实践手段、倡导精英思辨,来使这一现状得以改观[3]。


        2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理实融合
        技工院校学校应构建起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始终,在这一实践进程中,对机械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的选择应置于理论+实践习得的知识体系框架之内。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且十分抽象。技工院校学生要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在开设课程时要把一些有操作性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中去,诸如PLC、工业组态软件等等。教授这些课程时应同实际应用的例子相符合,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策略对内容进行深化和解读。
        2.2 知行合一
        随着机械专业学子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的用人生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宽松型的行业准入发展到精准化的岗位定制。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了专业核心技能的层次将直接决定了其在未来岗位竞聘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要求下,机械专业的课程需将课程教学的目标导向和市场实际需求的导向相统一,在理论+实践课程架构中,使技工院校学校学子可以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内完成对未来岗位任务的预处理,从而为其自身的专业能力提供实践积累[4]。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边实践操作,边讲解的方式,化抽象为具象以为学生的理解搭建阶梯。
        2.3 多元实践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推广是践行技工院校改革的有效方略,对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技工院校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需将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有机地结合,加强在机械专业培养中的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互助性发展,以实现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在这一进程中,技工院校学校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地加强校校、校企等在实践上的互融性发展,从而提升理实教学的水平。技工院校学校也应鼓励机械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对行业发展展开社会调查,或进入企业实习,以便为以后就业做准备。
        3结束语
        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是行业生态微观变化下的一种必然。只有更好地实现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才能够使得人才被市场所接受。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技工院校学校应在加强课程内部挖潜和资源扩充的同时,跟进机械专业理实模式实践,通过理实融合、知行合一、多元实践推动技工院校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内涵化发展。它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认知状态,使其在兴趣的引导下,任务的驱动下,更好地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助力学生成长为行业发展要求的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磊.理实一体化课程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5):56-61.
        [2]曹著明,张娜,张亚娟.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与研究[J].职业,2021(09):83-85.
        [3]赖鹏彬,李嫄.基于实验装置下的液压传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改方案[J].轻工科技,2021,37(03):158-160.
        [4]霍文国,邵娟.机械制造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3):154-15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