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小组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胡惠媛
[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
        胡惠媛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黄埠中心小学   516353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除了要对学生加强知识传授之外,还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基于此,文章就应用小组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古语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下立言”,由此充分显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行是个人修养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成才的重要标准。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形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应用小组如何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展开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教育的必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方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而德育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过于落后
        要想使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得以更好地渗透,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但是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理念普遍较为落后,依旧以文化成绩为主,而德育教育只作为口号或概念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学校领导通常对德育教育缺乏重视,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德育教育机制,也没有对各科教师及班主任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指导,从而使德育教育浮于表面,缺乏实际效力。
        (二)德育方法过于陈旧
        德育方法的科学与否会对德育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小学德育方法普遍缺乏科学性、过于传统陈旧,依旧沿用过去的那套思路、方法。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育,认为将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讲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并贯彻执行,但是殊不知这种教育方法是十分低效的,甚至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教师讲解的理念反着来。
        (三)评价机制缺乏合理
        评价机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当前小学评价机制普标准普遍缺乏合理性,首先是对教师的德育教育评价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其次,对于学生的德育评价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而且没有将德育考核结果纳入学生期末综合考核当中,从而导致教师及学生普遍对德育评价缺乏重视,而这对于德育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三、应用小组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是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依据,对于德育教育质量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上文提到当前小学德育理念普遍过于陈旧,缺乏科学性,是以学生文化成绩提升为中心设立的,从而使得教师在班级管理时,会比较注重班级的纪律性,关注学生学习是否认真、是否坚持等,而对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品德水平等素质内容缺乏必要关注,进而使得德育教育偏离了既定路线,而这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今后的小学管理中,应用小组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管理理念,充分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不能将德育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附属品。同时,应用小组必须明确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具体职责,引导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德育教育中,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沟通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化解师生矛盾,而且可以紧密师生关系,引起师生共鸣。但是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普遍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的与学生交流,而没有自己的身段与学生平等交流,从而导致学生极易产生反感情绪,而这也导致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在今后的德育教育中,学校管理者必须对教师多加教育,使教师放低自身身段,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沟通的有效性,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典范
        小学生具有的较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小学生所模仿,进而对小学生自身的言行举止产生影响。因此,应用小组必须对教师作出严格规定,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逐渐端正自身言行举止,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另外,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关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影响熏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四)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模式下,学校管理者通常要求教师通过班会的形式,传达学校的相关规章要求,或通过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内容过于枯燥,形式过于单一,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德育教育效果。在德育教育当中,应用小组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调动学生德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学习当中。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德育教育的开展情况,以便及时对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改进、修正。但是当前小学德育教育评价机制普遍缺乏完善,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德育教育评价过于笼统,流于形式;对于学生的评价,评价对象及内容过于局限。因此,在今后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必须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小学生的德育表现及教师德育成果进行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其渗透到管理工作当中,不仅可以增强德育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管理者必须对德育教育加强重视,将其有机融入到管理工作当中,通过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树立良好的榜样典范、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等举措,切实提高德育教育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今后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久梅.浅议下如何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7(17):452.
[2]王文德.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07):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