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花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重视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育。在厘清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阐明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探索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路径,以期把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内涵
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指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依赖其他力量和条件,以个人的自我意识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审视自己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自我肯定而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一种独立自主、负责任、敢担当的精神状态和优秀品质,是一种锲而不舍、改变自我境况的踏实奋斗,更是改变社会、改造世界的不竭动力。
二、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意义
(一)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自立自强精神培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以大学生的意识为出发点,从而落实到行动上,与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高度契合。加强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从而将意识付诸行动,积极进取,踏实奋斗,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贡献力量,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利于高校更好落实教育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这突显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责任。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其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能够使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从而勤奋进取,提升自己的才能,成为有本领敢担当能担当的人才,以承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责任,从而更好落实教育的历史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撑。
(三)利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从德育角度为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内在的精神驱动力,其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良好品格,养成潜精研思、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坚强的意志品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生存力,正确处理一系列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舆论引导不足
当前我国对于社会舆论监督不力,没有专门负责针对网络舆情监管和危机应对的常设机构,在舆论引导方面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社会舆论监督与引导不足,导致各种不良的信息充斥网络。比如国外的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就会通过网络舆论渗透到大学生群体当中,使大学生深受影响,导致他们在人生方向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养成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其意识和思想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二)高校培育内容与形式落后
一方面,培育的内容未能适应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当前高校在培育过程中多注重自立自强精神理论,却忽视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忽视其对于未来生存发展需要的关注,更想要实质性的教育内容。另外,当前高校对于自立自强精神培育多采用满堂灌输式来传授知识,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求新意识,这单一的教育形式无法满足其成长发展需要,使得大学生的能力未得到明显的提升,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动力不足。
(三)大学生自我培育意识缺乏
许多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与生活上消极堕落,没有自立自强的觉悟,这给自立自强精神培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外,高校开展教育多理论教学少实践教学,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缺乏,害怕实践。遇到可以实践的机会,不敢尝试,实践能力不足。即使有实践的机会,也只是听从学校的安排去参与实践,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这增加了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难度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难度。
四、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的途径
(一)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了自由独立,自强进取,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与自立自强精神十分吻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大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立自强思想观念,宣传有关自立自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弘扬社会正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在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方面的积极功能,促进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育。此外,针对社会中丑化自立自强精神的现象要加强网络监管,给大学生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引导他们朝着目标,自立自强,不断奋斗。
(二)更新培育内容与形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基于现实,增加体现新时代特点和要求的培育内容。如可以从新时代对大学生所提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入手,更新与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相关的内容。此外,要注重培育方法的针对性。即在培育中要多双体互动,从互动交流中明白大学生当前对于自立自强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对症下“药”。最后,高校可以积极开展与自立自强精神培育相关的活动,如勤工俭学、暑假实习等,扩展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自立自强精神与本领。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自我培育
一方面,要加强关于自立自强的理论学习,掌握自立自强精神的概念、功能、价值等的基本知识,明白新时代对大学生角色和使命的要求,对自己形成准确的定位,从而努力拼搏,开拓进取,自立自强。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学校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和锻炼意志,在实践中培育自身的自立自强精神,在实践中增长本领,成为经得起实践磨砺和检验的时代新人。
项目基金: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培育路径探析”(NC2021C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