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涛
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546100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师要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制度、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刻认同,并自觉肩负起时代建设的重任,从创造幸福生活、走好人生路、独立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针对当前部分高中生存在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意识不够积极、家国意识淡薄等问题,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应做到政治要硬、情怀要深、思想要强、人格要正、视野要广、行动要严,将家国情怀真正内化于学生的心底,发挥好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引言
以往的教学都是对主科特别重视,所以就会轻视副科,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会有所忽略。所以现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甚至是学校都得对这门课程重视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更好的培养。由于现在的很多人都缺乏最基本的家国情怀,因此就会发生“台独”“港独”这类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再发生,教师就必须更加重视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充分的培养。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形式演变,但在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的情感认同、对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追求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家国情怀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家国情怀蕴含着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其根本是建立在命运共同体前提下的思想意识,它创设在国家这个基础之上,先有国家,才有个人对国家的情感认同。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个人对于国家具有高度的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最终表现出个人对于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个人时刻牢记着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奋斗与追求。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家国情怀是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命运共同体意识。第二,家国情怀蕴含着治国齐家的理想追求。齐家是家国情怀的基础,治国平天下是家国情怀的理想追求。在《礼记·高中》中最早记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的前提,修身养性又是齐家的基础;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要不断探索事物内在规律获取知识。“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志士的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生生不息、涅槃重生的不竭动力。时至今日,家国情怀已经发展成为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
(一)深度拓展思想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高中思政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思维与行动的碰撞。而家国情怀的养成就是要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对政治课程的刻板性理解,充分加强自我认知。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学生要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的政治认同与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入手,联系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和文化来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这些知识探索的过程,教师都可以交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家国情怀意识。高中思政课堂上学习到的很多思维模式与思想方法,虽然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但是能够对学生产生多种影响,让学生在行动与实践中获得多个层面的成长。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媒介,让学生进行有效实践,将家国情怀的德育成果有效外显,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思政课实践课堂,让学生集思广益,自主创设实践场景,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场景之中。如在教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渠道,去广泛搜集材料,来自主制作PPT。
教师还可结合一些图片、新闻、口述、笔录等,让学生自主讲一讲中国从贫困到富裕,再到小康生活的艰辛历程,解读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种种坎坷,进而使他们在互动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二)组织开展家国情怀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在对思想政治进行教学时,不但要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还应该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要做到思想与生活实际相统一。教师可以适当地举办一些活动,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更加深入,从而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充分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关爱他人”的活动,若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敬老院做公益活动。学生应该学会与老人沟通、为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快乐,从而学生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家国情怀,并且在实际生活当中得到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地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家务,可以扫扫地、拖拖地等,让学生在孝顺父母的过程中体会到家国情怀。通过举办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使家国情怀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为学生营造基于生活经验的、鲜活生动的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思想认知的深化和行为内化。因此,教师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通过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现代化课堂的亲身感受,使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在如身临其境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有效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家国情怀教育做实做细,增强家国情怀教育效果,打造优质教育生态。
(四)塑造典型道德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家国情怀
进入高中阶段,意味着学生青春期的开始,学生会在生活上、学习上发生变化,外界因素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向外界学习的时候,学生会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然后照着他的行为做事情,因此,榜样的塑造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榜样的塑造,使学生把榜样身上所带有的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而就会有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不断前行,因此塑造典型的道德榜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明确学生家国情怀认知目标
要求有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发挥正能量。课堂上要从家国情怀目标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方面开展家国情怀知识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使家国情怀成为学生点亮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
结束语
总之,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新德育落实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做出努力,而且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让学生可以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自觉进步,使家国情怀成为他们心底的一道基本底线,从而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邹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研究[J].林区教学,2021(05):22-25.
[2]陈丽云.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育研究[J].河南理工高中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99-104.
[3]马忠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21(09):20-21.
[4]李海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4):149-150.
[5]李勋华.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做到“三结合”[N].重庆日报,2019-09-2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