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坚
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3144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信软件的兴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也纷纷开始使用以微信平台为主的家校合作方式。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实际应用。进一步研究微信不同时期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和微信在家校合作中优势。学习研究新形式的沟通方式,解决传统家校合作中出现问题。使班主任与家长更加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主动地参与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字】微信平台、家校合作、班主任、家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必不可缺的,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沟通配合。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家校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家校合作受到沟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家校合作形式单一,沟通内容少,沟通频率低的现象。针对传统家校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家校合作利用微信得到有效解决。把微信运用到家校合作中,架起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新桥梁。有效改善传统家校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一、微信平台不同时期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
1、微信早期
早期的微信只是年轻人之间的通讯工具,微信借助QQ建立了用户基础、依靠结合手机本源特性的创新设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早期微信用于家校合作中时,主要是依靠其中的即时通讯功能,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相互添加微信,在生活中对于教育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本人早期在使用微信与家长沟通,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跟家长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可以通过发小视频方式发给家长观看,极大的调动了家长的积极热情。技工学校每到法定的节假日、安全教育日、寒暑假放假等都会发放《告家长书》。以往的家校合作都是学生通过纸质文件转交给家长。现在班主任都可以利用微信,以照片的形式发给家长,也可以以文档形式发给家长,方便家长查看。如此,一方面可以避免在直接发放纸质通知时,学生因丢失而无法及时准确通知家长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对通知进行特殊化的编排,强调重点,同时可以解答家长疑问。避免班主任发送纯文字通知而使得家长理解不到位,需重复向家长解释问题。
2、微信中期
中期的微信随着功能的拓展,很多学校开始出现“教师群”、“年级群”及“班级家长群”。随之社会当中出现了生活群、家庭群、工作群、购物群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因此有必要建立“班级家长群”这样的微信群,家长群除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还有各科的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负责在群众随时发布学校最新的信息,家长随时在群里反馈学生的生活状况,家长互相之间也可以在微信群中交流,促进家长对学生的关注。
本人在使用微信时,经常通过微信群把班级活动中学生的照片上传,家长和学生都可以随时查看。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本人都会将其表现记录下来,并上传微信群。让家长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也能知道全班学生的情况。有了对比有利于家长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有效做到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对接。对有问题的和有特别表现的学生,本人都是采用与家长开启私聊模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同时以避免了群聊中的尴尬,也使家校合作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管理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3、微信当下
现在的微信还推出新的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功能的推出,使得基于微信的线上家校合作平台变得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信息推送、信息查询、互动这三大功能。微信公众号可以设置不同的功能,多种功能设置,家长进入学校或班级的微信公众号账号后可以随时查询学校相关信息,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等。而班主任或者专门负责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微信小程序的功能推出,可以把学校数字校园系统软件与微信进行无缝链接,方便学生查看校园网站,方便学生借书和缴费,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也可以把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链接,实现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学习,把第二课堂有效利用起来。
本人在使用微信时建立自己班级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以文字、图片、动态视频结合语音等方式来推送学校官方通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公示、学生在校表现与活动。设置了学生在校动态专栏,家长通过各自的微信账号信息查询可以查看学生在校的所有动态。每天都会推送一些学生职业素养相关知识、安全知识、科普知识提供给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
形成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会利用平台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互动,在活动过程中和老师可以形成互动。让家长参与学校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这种互动方式极大地为家校合作带来便捷。
二、微信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优势
1.信息推送更全面
传统的家校合作,大多数是通过家长与老师的面谈或者是电话等方面获取学校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大都是通过家长的描述或者是学生的传达,很多时候会造成信息的滞后与不对称。学校在建立自己的学校官方公众号之后,可以通过官方公众号来发布学校的各项通知,针对不同的学校通知,学校可以选择便于家长理解的通知推送模式,可以是文档的形式,也是可以是图文结合,还可以是图、文、语音、短视频的结合形式,使家长更加容易了解各项通知。学校也可以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家长了解学生的课程特点,随时随地为家长提供信息和服务,信息和服务能够达到的时间更长。手机是可以随时携带的工具。借助微信微信平台天然的社交、位置优势,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了解学生平时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家长根据学生在学校表现,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学校也可以通过官方微信推送近期学校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了解学生近期参与集体活动的情况,分享集体活动成果,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集体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学校的管理服务
随着微信平台功能的拓展,微信服务平台可以衔接各种服务平台。如学校图书管理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查找学习资料和书籍查询。也可以将学生的一卡通直接家长的微信进行绑定。具体来说,学生在校的消费、进出校门时间、甚至对第二课堂的选课都直接与家长的微信号对接。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直接缴纳每学期的学费和学生饭卡、热水卡、借书卡的充值,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消费开支,实现无现金校园,避免了繁琐的充饭卡等各种充值服务。通过微信平台家长可以直接了解第二课堂的课程安排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家长可以充分了解课程并定时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课程。微信平台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信息更加透明,也减轻的班主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服务。
3、多方面展示学生在校表现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整个班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也可以家长感受到学校温暖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相册功能和录制小视频功能,对班级的学习生活和活动情况进行拍照记录,直接上传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可以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情况,直接了解自己孩子在学生的表现,掌握孩子的及时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微信相册并不会因为手机终端的清理和丢失而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便于家长和学生对过往的时间进行查看。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自己班级的刊物,班级刊物承载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学生优秀作品和一些活动成果,记录下班级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有效宣传和展示班级文化,多次刊物刊发后,极大地凝聚班级学生的力量,促进班级学生的积极性,更加全面的让家长了解班级文化,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家校合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互动灵活传播迅速
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支持同步交流,也支持异步交流。既可以电脑PC端进行交流,也可以手机客服端进行互动。总而言之,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任意选择双方合理的时间,实现信息双向互动、交流。体现出微信强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家长、老师们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相互添加好友,家长可以把学校平台好的文章或者表彰新闻,随时进行转发,相互分享优质的资源,或者直接与好友进行资源共享,使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学校也能以朋友圈分享的形式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以“好友”身份进行沟通,无疑是为促进良好的家校合作营造了更轻松的沟通氛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微信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功能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家校合作的角度来说,可以打破家校联系的屏障,强化学生管理的手段,学校也有效利用了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活动,给师生共同的成长建立了新的空间,搭起了家校合作的新桥梁。
结束语:新时代、新理念,未来在家校合作的形式上将变得更加丰富。本次论文的撰写主要通过自己平时使用微信的真实感受和运用之后启发而写。随着微信不断更新和迭代,微信在家校合作中可能发会挥更大的作用。也有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高效、更快捷、更人性的信息软件替代了微信,未来微信在家校合作中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任雪梅.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宋丹丹. 微信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曹海燕.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7.
[4]应学超.活用微信企业号有效管理班级[J].现代教学,2017(Z1):72-73.
[5]谢茶花,尹积栋,鄢青,马艳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家校合作模式问题及优化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8):144-145+151.
[6]肖平.中职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3):209-210.
[7]黎丽.“互联网+”助力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21,10(03):94-96.
作者简介:李学坚 1989年9月 男 汉族 籍贯 :山西省晋中市 学历 本科,职称:一级实习指导教师 职务 教师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数控技术 中职教育 邮编 314400 收件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东方艺墅东门83幢1单元702室 电话:18966377869 就职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