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用于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   作者:洪清秀
[导读] 情感教育在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洪清秀  
        漳浦县直机关干部业余学校   363200
        摘要:情感教育在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关注的内容不仅包含学生情感、学生情绪,还包含学生态度及信念。中职生群体性质特殊,在其成长与发展中,常常受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影响其情感发展,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否定情绪等,这些情感问题均会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鉴于此,本文就以中专语文教学为切入点,积极探讨情感教学用于中专语文教学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学;中专语文;教学对策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积极深入情感教学,可有利于帮助学生丰富人格。但不可否认,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一直都是广大教师忽略的点。其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师教学热情低的现象频频再现,严重限制了情感教育的发展。为此,中专语文教育应高度重视“育人”,力争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全人格。情感教育恰好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之际,还能助力学生提升升学率、就业率,从而冲破职业教育现有困境。
一、情感教学用语中专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中专生情感问题突出
        经过调查显示,中专生的心理问题普遍突出,心理复杂程度远远要高于其他同龄阶段的孩子。大多中专生都是经过考试失利,才踏入中专学校,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抗拒心理。他们普遍对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专业缺少认同感,对未来更是相当迷茫,缺少详细的规划。此外,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束缚,中专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很难提上去,致使其在学习方面过于敏感、自卑,非常在乎他人的眼光。作为中专语文教师,应格外关注中专生情感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便能帮助其提高人文素养[1]。
2.中专生语文兴趣偏低
        中专学校的办学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意味着该类学校更重视“实用性”,常常将专业课视为教学核心,从而严重忽略语文课程等文化课的教学。大多中专语文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都以“普教”为主,这就导致中专语文教学与“普教”极为相似,主要都是讲解语文基础知识,重视背诵书本内容、应用书本知识,与中专学校办学理念相违背。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导致很多中专生逐渐对语文丧失兴趣,甚至经常在语文课上“补觉”“打游戏”等。这时,如果语文教师能正确引导,便能以课本为载体,与学生间打造沟通的桥梁,更有利于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对中专语文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丰富其情感内涵。
二、情感教学用于中专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悉心钻研教材,寻觅情感契机
        参照心理学理论,情感并不是自己发出来的,而是由外部刺激才产生的。为此,教师就应有效创设语文情境,确保自己走进角色,发挥正确的辅助作用、引导作用。基于此,语文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恰到好处地设计教材情境,这样才能确保语文课堂真正打动学生内心。例如,在学习《梦和泪》这一课内容时,由于文本立意颇深,凸显了作者对冰心成长经历的感叹与审视,呈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如果教师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则很难确保学生掌握文本立意。所以,在正式教学前,教师要搜集丰富的资料,力争找到能有效活跃学生情感的契机,精心设计导言。如,在讲解冰心成长历程后,并要寻找文本情感触动点,促使学生感受冰心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民族灵魂。

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之时,教师还可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以便能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文本情境内,确保语文教学课堂收获预期中的理想效果[2]。除此之外,由于教材内容有限,若想充分挖掘学生情感,显然不易。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勤于启动大脑思维,善于捕捉刺激情感的时机。换言之,如果教师有溺水三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只需饮取一瓢,便能发挥显著的效果。例如,在授课《荷塘月色》时,除了要带着感情范读,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朱自清在创作这篇散文时的经历,以确保学生了解作者的苦闷心绪以及洁身自好的情怀,令学生在欣赏文本美景之际,进一步品味“情景交融”的写作诀窍与奥妙。
2.精心设计导言,触发学生情感
        在中专语文教学课堂上,优美的导演就像是春风一般,可直沁学生心脾。如果每节语文课的导言都能够精心设计,便能从切入点处就抓住学生“眼球“,从而刺激学生大脑思维及内心情感。例如,在讲解《给我三天视力》时,便可以这样设计导言:作为一个健康的人,谁能想到一个盲人生活在黑暗中,说不出来话、听不到声音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年幼就患病,失聪、失明缠上了这个天赋异禀的女作家。然而,这些痛苦的袭来,却没有让她屈服,她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且美好。正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念,才令其创作出更多令人称赞的艺术作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吧……”在抛出导言后,学生迅速对这位女作家的神奇经历产生了兴趣,注意力立即就被集中起来了,跟着教师走进语文情境。此时此刻导入正课内容,所发挥的效果便就不言而喻了。
3.鼓励学生参与,实现情感交流
        参照赞可夫理论,学生本身对“交际”有着迫切的需要,他们渴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为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巧妙抓住导言刺激学生情感,全方位满足其情感需求。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第一,要巧妙设置疑问为学生预留情感需求空间。在具体教学中,大多语文教学都有一个通病,总是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解内容,为学生预留的思考时间少之又少。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目的,反而更像是在培养教师,长时间下来会导致学生求知欲望荡然无存。为此,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都应合理设计思考题目,指导学生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 [3]。面对学生的质疑与回答,教师应适时给予鼓励,包容学生的不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允许学生个性提问,善于用不同的见解去激起学生的思维浪潮,刺激其求知欲望,以便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交流。第二,为学生的情感需求赋予想象的翅膀。中专生年龄尚小,好奇心理重,急需教师的情感引导。例如,在讲解《包身工》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小福子”“芦柴棒”为例,邀请学生讲一讲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以及其所受到的磨难,鼓励学生深刻分析,细致想象一下两位主人公遭受折磨、遭受迫害的状况,并体会他们的心理状态、动作语言、神态等。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学生们普遍怀着同情心去看待主人公。在深入阅读文本后,学生的“同理心”越来越强烈了,足以切实了解文本主旨。
        结束语:总而言之,情感是人生存及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因素,在语文教学领域内同样重要。基于此,在中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教育优势,以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手段唤醒学生求知兴致,促使学生进一步品读教材,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魅力,从而真正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旭升.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3):49.
[2]唐晓芳.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9.
[3]郑丽.浸润无声——审美教育和情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