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7期   作者:苏太兵 陈泉锡
[导读]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灵魂,课堂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
        苏太兵 陈泉锡

        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灵魂,课堂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物理核心概念居于学科结构中心位置,是学科知识体系主干,包括概念、原理、定律等,具有统摄性、整合性、可迁移性等特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以核心概念为重点组织教学
 1 根据核心概念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深度和品质,聚焦核心概念能够有效节约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精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的认知比较零散、孤立,没有把物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导致知识前后脱节,呈现出碎片化倾向,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迁移运用能力不强。核心概念具有统摄性、整合性、可迁移性等特点,形成它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重点,还可能是一章、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点,也可能对今后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学科知识体系如果是太阳系,核心概念就如同太阳居于太阳系中心,其他相关知识、次要知识就如同太阳以外的其他天体,紧密围绕太阳排列展开,形成“众星捧日”的模式。因此,根据核心概念确定教学目标,能够突出核心概念在现有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使物理知识能够变成学生的必备素养。  
  2 围绕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活动
核心概念如同一个知识种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围绕核心概念学习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新知识,实现现有知识体系的加固和扩容。核心概念是每节课、每个教学单元甚至某个知识体系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教学流程的关键一环。只有紧紧抓住核心概念,其他知识细节才能够被“牵连”出来,核心概念能够像针线一样把其他零碎知识串联起来。核心概念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具体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关联,逐步深化理解,建立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对自然界的完整认识。
 
  3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核心概念
围绕“少而精”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通过相关习题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建立结构良好的概念体系。习题还具有诊断功能,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学生解答习题的过程实际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心智技能体现为对习题的理解、将物理问题从情境中剥离出来、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分析评估答案等心理行为,这些能力并不是靠简单的机械重复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形成的,它需要建立在学生深度思考、领悟、总结的基础上。习题练习对学生建构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通过习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习题解答形成物理学习的必备能力。习题的选取要紧密联系实际,习题要着重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考察碎片化的知识或者孤立的技能。“滥题”泛滥直接导致题海泛滥,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教师挑选习题的眼光和水准非常重要。习题编写应该改变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文字描述,推广使用图片、描画或者表格等,增进习题与学生间的距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
        二、以情境创设为载体、以问题驱动为途径
        新教材每节开头增加了“问题”栏目,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为载体,从而触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促进学生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由记忆转向深度理解。学生将知识融入相关的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消化、理解知识。核心概念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核心概念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概念,如果单纯的把知识抽象化或者符号化就会让知识失去灵魂和活力,因此处于情境中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概念的情境化是实现知识到素养转化的必由之路。
        从实际课堂教学角度讲,所谓“以情境创设为载体”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把相关概念还原到真实情境中,知识情境化,让学生体验并且参与概念是如何产生和运用的,让学生直观、乐于接受地学习概念甚至提出问题,产生质疑。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是很难将这些知识和
技能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承载知识的情境被认为人为的简化和抽象,使知识变成一个个干巴巴的、没有生命的文字符号,使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断。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表达情感,不但能够使概念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提高学生接受概念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所谓“以问题驱动为途径”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因为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动机,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出发点。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有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提问是最有效的方法。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知识体系积累、发展壮大的过程。教师在设问是要方向明确,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价值、严谨又新颖,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都处于思考状态,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以关键能力的提升、学科素养的达成为落脚点
        能力和品格是人一生长远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学科“关键能力”获得的过程就是逐渐发展成为“人的素养”的过程。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三个能力维度即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迁移创新能力构成了物理学科能力。学习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自己正确的理解,从而形成输入、存储、加工、关联,以及系统化知识体系的能力;应用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情境能够迅速准确的调动、检索已有知识,准确的应用已经学习的物理知识解决新问题;
迁移创新能力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理性判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将物理概念、模型、规律和科学思维应用其他领域知识解决问题。上课认真听讲、堆积如山的练习题、高频率的检测考试等教育活动无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套路教学”和“题海战术”对物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作用微小。课堂教学要守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率,严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核心概念为主干知识稳步发展完善其他相关概念。学习是学生的责任和权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亲身参与探究、建模、解释和论证等科学实践过程,应用物理观念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猜想、论证、解释等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理学习的关键能力。
        总之,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打破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孤立的状况,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整合。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物理教师在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