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挖掘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李美颜
[导读] 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其本身为教材结构体系的重要基石
        李美颜
        信宜市田家炳小学
        摘要: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其本身为教材结构体系的重要基石,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语文要素作为语文训练的基础,其包括必要的语文能力、基本的语文知识,它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和知识。本文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挖掘和应用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语文要素
        引言:语文要素学习的情境性决定着要素学习并非单纯地操练或讲解,更不是僵化的学习,而是为了情境,其终极目标指向的是形成语文能力,并发展深度学习。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联结并建构而成的,其在情境中得到适当的调整,并被应用,进而形成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要素学习的能力化与其情境性决定其深度学习要能创建一定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一、创设课堂情境,深化要素学习
        语文要素的价值在于对其展开合理的应用,而要从习得到应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性体验,并能经历理性认知,对语文要素的初步感受从感性体验中获得,对其包含的策略、方法等展开理性认知[1]。创设一定的体验情境,对小学生展开一定的引导,这个过程能深化语文要素学习。如何创设相关体验情境是每个语文教师要思考的关键。可以通过加强联结性学习,抓住关键语句,让小学生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初步体会。这个语文要素有以下几个要点要学习:第一,对关键语句和文中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了解,第二,能理解怎样抓住关键语句,并指导文章主要表达的情感等。第三,掌握对迁移运用到方法,并能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中的思想等。由此可以将实际的教学引导分为3个层次,先找出关键语句,再对相关句子进行品析,最后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运动,对其中的思想情感等进行自主体会。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乡下人家》一课时,本篇文章主要描绘的是门前晚餐、屋后竹笋、月夜虫鸣、鸡鸭成群、屋前瓜架等乡村的四季美景,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先让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并就关键语句展开分析,辨别其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描写。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播放合适的音乐,对画面展开观察,与小学生展开一定的交流。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时,教师再创设体验性情境,让小学生能被相应的情境所感染,再由此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二、驱动整合学习,防止脱离情境
        结合相应的文章,展开精讲略读的教学方法,让读和写相结合,但是这种方法缺乏一定的任务情境,导致其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2]。单纯地进行记忆讲解,将语文要素剥离出任务情境,这本身忽视了情境性的语文要素学习的特点,使其变得更为简单化。能力被充分调动,将其运用于相应的任务情境中,这是在完成一定的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为小学生创设任务情境,进而以驱动对学习进行,从而促进语文要素能力化。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任务情境。第一个任务让学生对自己想象中的恐龙加以描述,对其外貌形态、生长习性等进行详细描写。通过这个人物让小学生能充分进入对本课知识的学习状态。第二个任务,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行阅读,从中找出真正的恐龙的外貌形态及其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第三个任务让学生概括文中提到的恐龙灭绝的原因等,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还可能有哪些,促进小学生展开想象。整个过程能让小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状态下进行深入学习,其注意力不容易被分散,在不同环节的任务的驱动下,小学生不容易脱离学习情境,能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设置真实情境,推进要素学习
        阅读方法如果只是由语文教师单方面掌握,学生缺乏与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会导致产生碎片化的阅读[3]。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且不容易将其转化成一定的能力。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按照相应的任务展开有目的性的阅读,但是学生依然不一定会在以后遇到同质化任务情境时能灵活地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因为小学生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经历自主建构与联结、体验与理解、迁移与运用等,因此不能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以便于更好的推进要素学习。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猫》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自己已经学习过的阅读方法展开回顾,并且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播放和猫有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对文中对猫的描写进行总结和概括,进一步推进要素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让小学生在脱离任务情境的状态下展开学习,因此,教师要能为小学生设置较为真实的情境,防止其学习语文知识的碎片化。这个过程不能忽视学生与文本、阅读方法和任务的互动,同时更不能脱离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师要不断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进展。
        参考文献
[1]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709:60-66.
?
[2]计宇,李广.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2:72-78.
?
[3]李敏,葛海丽.语文深度学习:概念演进与未来走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4:39-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