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霞
石家庄市裕东小学
内容摘要:话语是沟通的工具,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课堂话语是课堂活动的载体,成了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纽带。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如今,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时代所需,高效课堂,成了我们现在不得不谈的话题。而课堂的教学话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话语 明确简洁 诙谐幽默 环环相扣
一、教师课堂话语明确简洁:
(一)、教师课堂话语要准确。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上应具有调控课堂的能力,具有分析解析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能力,具有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展示,是靠教师课堂话语传递的。信口开河、模模糊糊的教师话语,想当然的话语、随意而出的话语,显然,在课堂上是行不通,教师话语要做到精准、明确、条理清楚。
(二)、教师课堂话语要有灵活性。
老师靠语言进行教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情境中,应该灵活运用话语。课堂用语的灵活性,能反映出一位老师的应变能力。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苏轼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天阴沉沉的,上课不久便突下大雨,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窗外的大雨所吸引。这时,教师便适时调整导入语言。由雨来切入诗句。尤其在解释“白雨跳珠乱入船”时,正好大雨倾盆,便相机让孩子们欣赏外边的雨,体会“跳珠”“乱”字的巧用。让学生既能满足自己对于雨的新奇,看雨的欲望,又能把这首诗字的巧用牢牢掌握,一举两得。使原本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所以,教师的课堂用语,或严肃,或暖心,或激励,或信任,如能灵活运用,那么教师,就会成为课堂的催化剂。
(三)、学会用眼睛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老师而言,眼睛代表的意义更多:或代表鼓励,或代表赞许,或代表信任,或代表停止……让学生读懂教师上课的眼神,教师上课,会事半功倍。一位教师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回校看望恩师时,曾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知道吗?我到现在都忘不了您那鼓励的目光,在我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您那信任的目光,给我“艰巨”任务的时候;您那赞许的目光,在我展示自己的时候。我衷心地谢谢您,谢谢您那永远忘不了的目光。看来,老师的眼睛,有着神奇的作用。
二、教师课堂话语诙谐幽默,激发兴趣。
(一)、课堂话语善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网红用语和手段。
我们教师之间经常调侃:跟不上时代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某某老师,你out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我怎么听不明白……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学生从网上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获取途径也越来越多,我们老师如果原地踏步,那我们就永远不能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所以跟紧时代的步伐,跟进学生的队伍,对于老师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二)、教师开自己的玩笑,融入学生群体。
老师和学生,千年以来,二者之间都是尊重和恭敬。殊不知,拿自己和孩子们开开玩笑,课堂的效果会让你意想不到。如在讲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动物二章》中的《鹭鸶》时,讲到鹭鸶完美的外形时写道: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几句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教学大纲要求熟练记忆并学会运用,教师就拿自己做例子,改编了这样一段:那雪白的皮肤,那全身的匀称结构,那合适的个头,那纤细的腰,增之一分则嫌胖,减之一分则嫌瘦,高之一忽则嫌高,矮之一忽则嫌矮。话音刚落,学生一片哗然。教师见学生兴致蛮高,肆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将自己融入学生,达到了自己胡=的教学目的。
(三)、灵活机智地应付课堂上冒出的“黑马”。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为了让课堂的效果更好,而在课堂中实施的一种教学应变力。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原理和策略,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巧妙、灵活地予以应对,其灵魂在于以智取胜。
记得有次课上,教师让学生记忆生字 “鼎”字,结果,一位同学站在黑板上写的时候,上面的“目”,写成了“日”。下面学生哈哈大笑,教师装出一脸惊愕的表情,示意同学安静下来:“大家笑他什么,他写得没错啊,只是香炉里少插了一根檀香,我们给他插上。”老师不动声色,既避免了学生出洋相,又维护了孩子的自尊,也避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尴尬。
三、课堂话语使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
要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间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那各环节间设计的衔接性的课堂话语是很重要的。合适的衔接话语,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衔接话语的使用,成了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新旧知识之间、新的知识之间、新的知识和文章主题之间,都需要话语进行衔接,自然贴切,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仔细研究和分析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有的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间衔接性话语的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如在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组闲居的辛弃疾和在沙场中的辛弃疾的对比。
师:闲居与此的辛弃疾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驰骋沙场的辛弃疾
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师:闲居与此的辛弃疾。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驰骋沙场的辛弃疾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师:闲居与此的辛弃疾
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师:驰骋沙场的辛弃疾
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师:闲居与此的辛弃疾
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驰骋沙场的辛弃疾
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教师巧妙地运用“闲居与此的辛弃疾”和“驰骋沙场的辛弃疾”,这两句话,让学生更加完整全面地去认识这个人物,也对词的理解上升了一个高度。可见,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间设计衔接性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
从教十几年,我深知教师话语,在课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虽然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老师,这个引导者的身份,却不容忽视,因为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和进行,都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活动。由此看来,教师的课堂话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张行明:《教师语言的魅力》,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吕欣:《网络话语的符号特征与修辞建构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3]李添龙:《怎样说话最有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