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祖贵
广东省汕尾海丰县黄羌中学
摘要: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整个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通过三方面来谈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的重要性、方式和作用,即要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还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活用课堂的教学思维相统一,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发问要能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互动环节 课堂设计 发问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教”依据于“学”、“学”受导于“教”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于物理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着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具四个要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教材知识的学习者;教材内容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学习的对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具是促进学生学习,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的工具。简而言之,物理教学过程就是这四个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过程。事实上,在我们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对物理教学的“互动环节”认识还不够全面,多数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活动或回答越多,就算是互动环节越好,这无疑是把原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成了“随堂测验”。但是转过来一想,这看似非常“热闹”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和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
本人认为,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我们应立足于师生互动活跃的同时,还要强调课堂教学的质量。每上完一堂课,我们应该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这堂课传授的知识,学生最终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时,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多少训练?物理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多少?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没有在学习中得到改善?那么,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互动环节呢?
一、要提高互动环节的质量,需要加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教材知识是经过无数人的检验和实践而得来的,这些知识不管对今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是用得上的,而学习则是把这些知识好好掌握起来并能灵活运用它们。我们教师的“授”就是教师把这些知识通过不同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把这些知识逐一经过识记、理解到最终掌握起来,在碰到问题时能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并灵活运用。而学生的“学”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两个方面,它们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教师的“教”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在讲到“声音是怎么样产生”时,我让学生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咙上说:“我爱我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思考后回答:能感觉到振动。之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小鼓上一些小纸屑的情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后,都能发现小鼓在振动时,小纸屑也跟着振动,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结论。接着我把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鼓面时,声音立刻停止,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特别活跃,在经过短暂的探究后便得出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物理课堂的互动环节,只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教”有机结合,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互动环节的质量,从而使教材上的知识真正进入学生的大脑中,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二、要提高互动环节的质量,需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活用课堂的教学思维相统一
教师可以说是一位专家型的学习者,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要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可以在互动环节时,经常使用这些语句来提醒学生:“为什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你下一步应当做什么?”“你想一下有没有碰过类似的情况?”……通过一系列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当然,物理课堂教学也不是完全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的,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特点各有不同,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活用课堂的教学思维,妥善处理这些突发事件。
同样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在讲到“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的”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动手实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即一个学生敲桌子,另一个学生贴在桌子上听。结果有些爱捣蛋的学生忙着敲桌子,场面一时失控,我便说:不少同学热情很高,都能认真地在敲桌子,可是你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还是桌面上传来的呢?这时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思考,接着认真地按要求完成实验。
物理课堂的互动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依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并善用活用课堂的教学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下来,课堂效果就不难预测。
三、要提高互动环节的质量,需要注意教师的发问要能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发问是互动环节中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互动环节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发问,要根据所授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人特点、知识水平而定。首先“要问什么问题”,它的前提是需要物理教师充分掌握教材和课程的特点,同时还要科学全面认识学生,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次是发问要带有启发性,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着重得出结果;另外就是教师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从中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愉悦感。
比如在教授《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从中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哪些使用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例子?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串联或并联的电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不但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还能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活用课堂的教学思维相统一,做到教师的发问要照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互动环节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建柱.论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J].课程?教材?教法,2007(5):59-60.
2.毕文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师生互动[J].成才之路,2011,4(9):120-121.
3.岳培宁.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9(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