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成
江西省高安中学新校区(南浦校区) 330800
摘要: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到:“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对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牢牢遵循现代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教育,为学生全方位发展创造良好前提。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践
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品德。而高中思政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健康三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劳动教育与政治课建立有机关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首先,劳动教育要向学生传授劳动基本知识、劳动技能等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对待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观念,养成尊重、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内容与目的上具有交叉性。其次,劳动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应注重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醒学生不仅要重视脑力劳动的作用,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力劳动实践活动。最后,开展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思想观念、精神品格等方面的提高,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在劳动教育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这表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目的与方向。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
2.1基于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劳动知识
高中教学进程中,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课堂中立足于思想政治教材渗透劳动教育,紧紧把握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比如,“经济与社会”中向学生阐述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经过学习后学生了解了“按劳分配”的核心概念,明确了劳动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劳动精神产生深刻理解。再如“哲学与文化”中论述了关于劳动创造人与人类社会的观点,向学生讲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劳动观。学生通过学习会深刻意识到劳动对美好生活的创造价值。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材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除了理论性知识,还有精选案例,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立足于教材实际挖掘其中内涵的劳动教育元素。
2.2构建活动课程,加强劳动实践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教师也需要对教育进行适当延伸、拓展,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平台,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三个“突破”,换言之即教师应当打破场地的束缚,不仅能够在教室内部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实践;其次,教师不应当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上,而是要将其与实际活动有机融合起来;最后,教师应当适当革新教学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如习题测验或实践活动后的点评。例如:在教学“政治与法治”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提前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对于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如“社区”、“居委会”等混淆不清。对于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周边的社区开展“教师授课”以及“我是社区小当家”相融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如此,学生的困惑就会得到更加详细的解答,真正促进知识的吸收与消化。特别是在“我是社区小当家”这一实践活动当中,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充分彰显,不仅有效锻炼了其实践能力,还让学生获得了不一样的劳动感悟,真切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进而更加愿意参与学习、劳动,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做好充分准备。
2.3开设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劳动、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劳动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对此可选取史书典籍中的相关素材加以说明。(2)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对此可引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胡锦涛等同志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弘扬劳模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实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劳动教育,并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结束语
高中政治渗透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渗透,通过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教育活动的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习得知识,提高自身劳动品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发挥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芳.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育人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9(35):46-48.
[2]栾军.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高考,2020(33):43.
[3]蔡晓琳.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19(10):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