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阳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直观体现,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积极写作态度,建立写作良好写作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诸多局限性,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差强人意,写作能力成为薄弱点。针对此情况,需要教师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走向生活化、多元化,打造素质教育新时期的高效课堂。现以生活化视角为切入点,针对小学语文写作高效教学的实践途径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视角
引言:在小学第三阶段语文教学中,写作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教学模块,亦是教学难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阶段的写作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我表达以及人际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建立写作素材积累的学习习惯。要求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真情实感流露为落脚点组织写作教学。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无疑成为打破传统教学桎梏的突破口,引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回归教育本质。
1基于生活化视角组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1.1唤醒生活感悟,激发写作热情
小学生通常以直观感性地思维对待学习,在高涨的情绪下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展现绚烂多彩的写作内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于强调结果性,以考核为风向标,以高分作文为模板,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形成了套路式的作文写作方式,作文内容不乏虚假的好人好事、强行的标新立异,形成了只讲格局而欠缺情怀的“假大空”现象。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或是套话堆叠,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学生对于写作教学难提兴致,甚至出现谈虎色变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发展对于改善上述现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灌输式教学,借助生活化场景唤醒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让写作成为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加持之下,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实现有话可说,下笔成文,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语文写作教学,实现乐写、会写、能写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2推动教学转型,提升教学质量
虽然新课程改革推行已久,加快了基础教育教学创新优化步伐。但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并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方式的仍然展现较为明显的应试意味。具体而言,重技巧轻思维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首要问题。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的薄弱性,教师通常对于写生的写作过程干预过多,从选题、写作结构到写作内容、方式等,事无巨细的指导。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层次,但与此同时将语文写作禁锢于模式化的框架之中,小学生原本应该充满童真童趣的作文变得不合时宜的“成熟”,写作内容以及手法千人一面,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针对此情况,教师基于生活化视角审视写作教学,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独立的创作空间,引领写作过程由凭空想象向生活写实转变。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彰显自我个性,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念,推动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素质向转变,构建高效课堂。
2基于生活化视角组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2.1还原生活场景,教学方式生活化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较为浅薄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将写作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相融合,形成写作阻碍。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原相契合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潜在记忆,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将语文写作知识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以《我想对您说》写作教学为例,此单元写作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采用书信形式表达对于父母的情感。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以此时此景为切入点渲染氛围,如在今天的课堂之上,有培育你的老师以及相伴多年的小伙伴,而缺少了你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他们是谁呢,引出情感触发对象,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创造情境假设,假如你的父母此刻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刺激情感的迸发,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引出写作主题。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播放亲子互动的视频短片,构建感官情境,勾起学生的潜在回忆,让学生回味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感官刺激,让人物鲜活起来,让实例生动起来,形成写作雏形。最后,教师从谋篇布局、细节把控以及表露真情等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文字还原事件,表达情感,提升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2.2引导观察生活,素材积累生活化
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而言,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以往单纯的以好词好句的死记硬背作为素材积累的唯一方式,极易导致学生的所创作的作文成为华丽辞藻的随意堆砌,看似丰富的作文内容,实则空洞无物。针对此情况,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积累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挖掘生活资源宝库,为语文写作引入源源活水。以《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学为例,关于人物的描写不仅要有细致的外在刻画,更需要有内在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所熟悉的人物着手,将生活交际互动融入写作之中,提升表达的生动性与准确性。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关于人物描写的相关知识,如人物外在特点的刻画、典型事例的运用以及其他间接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等等,作为人物观察的方法导向,为写作奠定理论基调。其次,引导学生从身边同伴着手,由上及下,由表及里相互观察其特征,调动脑海中的词汇库,选择精准的词汇突出人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回忆同伴之间印象深刻的事例,让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所知与所感融合为有机整体,构建作文框架,将散落的思绪串联为紧密衔接的逻辑性语言文字,完成写作。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有力支持。
2.3拓宽选题领域,作文命题生活化
选题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发展走向。素质教育要求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应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提升写作视角的开阔性以及写作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教师要打破对于写作选题的框架限制,拓宽写作选题领域,让学生将多维度的生活体验融入写作之中,提升表达的充实性与生动性。以《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为例,学生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角度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体验,对于美好事物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与体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意愿选择写作视角,可以是美食,可以是美景,也可以梦想或是创意……充分调动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绪,快乐的表达,愉快的写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将学生之间的差异发展成为写作特色,如写作视角的新颖独特、思维的跳跃性、细节把控到位、语言表达逻辑性强等等。善于运用情感教育,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促使学生勇于创新,彰显自我个性。通过拓宽作文选题范围,为学生创造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推动写作能力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潜心积累,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提升课堂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宝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多可能性,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鲜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58.
[2]张爱红.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分析[J].华夏教师,2020(20):65-66.
[3]李万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