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杰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世纪东城小学 2627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趋势和方向,在小学数学概念和原理认知和理解的前提下,还要将小学数学如识生活化。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融合,引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并在数学抽象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
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理论教育和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自身所特有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困难,如果加之教学方式过于僵硬死板,将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因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以小学数学课本为依托,挖掘潜藏的生活化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课本之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数学常识与生活化实际融合的特征,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挖掘教材情境,通过教材中生动的生活原型呈现,在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生活情景,以此来抓住学生的关注焦点,充分挖掘教材主题情境中的生活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教材情境的有效观察和思考,从而开展数学实验、猜测和验证等数学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数学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新课程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去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态课堂
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实际,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感悟数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意义。数学活动型情境是教学中通过学生体验性的学习和现场操作,让学生在现实操作和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数学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字的神奇和奥妙,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我们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具有圆柱形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物体体积的关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学会圆柱体物体的体积计算。当学生看到我们生活中的易拉罐、茶叶罐,水桶、玻璃杯、水管等圆柱体时,对计算就有了兴趣,学生能初步感知圆柱体构造特点,进一步提高对圆柱体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兴趣盎然,整堂课学生都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现实生活中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想、去做、去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让每一个学生去学习和应用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统计初步"时,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收集一些课堂中可以用到的数据;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自己去处理和统计这些数据。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学到了许多统计知识,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或者情况再次出现时,学生就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很快解决问题。
再如,在学习完“比例"后,留给学生一个实践性的作业:“配制10%的盐水,使用的是50千克5%盐水,该怎样进行配制?”通过计算,学生得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盐变多(加盐);另一种是使水变少(蒸发)。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数学
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来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和利用生活素材,使学生在生活的世界里遨游。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总共拿了20元来准备今天的晚餐,怎样去买比较合理?首先,学生要根据家里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列出一个菜单,然后通过比较不同肉、蛋和蔬菜的价格,在不超过20元的情况下估计买菜的总价,还要对比不同卖家的价格和质量,在买菜时还要和卖家讨价还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切身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和学习数学的价值。又如,学习“米的认识”时,因为学生对“厘米”已有一定的认识,此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在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时,学生会感到非常麻烦,会产生使用较大单位的想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五、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处在一个具有生活化氛围的数学学习环境中,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课不能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讲解,而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的学习氛围趋于生活化。如在学习图形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物体进行测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周长的意义。教师可以就物体的测:量方法组织学生公开讨论,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将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相关经验运用到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点。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巧用多媒体活化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具体、生活化的特点,在数学课堂灵活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数学知识直观、简明。如学习《钟表的认识》时,教师播放视频,利用课件把“喜羊羊”这个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了喜羊羊一天中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说出喜羊羊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从而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点拨,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七、结语
总之,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重视数学教学的创新,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将小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机结合并共同得到进步,这也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东质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最终有效提升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永强.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J].新课程·小学,2015,(10):133-133.
[2]庄化成.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5,(5):88.
[3]杨崇秀.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成功:教育,2018,000 (014):P.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