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分理念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任永丽
[导读] 对分理念是由张学新教授以心理学为重要基础,结合自身的实践结果提出的,现阶段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贯彻及响应
        任永丽
        湖北现代教育学校
        摘要:对分理念是由张学新教授以心理学为重要基础,结合自身的实践结果提出的,现阶段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贯彻及响应。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若能积极贯彻对分理念,那么不但能够保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也能燃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水平,强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深度开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对分理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分理念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应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如填鸭式教学模式等。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学生普遍面临高考的压力,而教师迫切想要快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会偏重于讲述和高考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和答题的主要技巧等,未能充分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关键点,严重影响到学生感知与体会文本内容,且许多学生也会缺失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若长久如此,学生会丧失独特感受和体会文本阅读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时常会出现此种情况,即学生在预习阶段容易被阅读文本中的某些故事情节所吸引或震撼,就算合上书本仍旧存在意犹未尽之感,然在课堂中教师在讲述此篇文章时,则会使学生感到无趣,甚至昏昏欲睡,而这与教师运用的阅读讲解方式有紧密的关系。由于教师未能主动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久运用乏味以及枯燥的教学方式,日复一日地讲述文体各异的文章,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因而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参与度也通常不足,未能达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
        二、对分理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知识传授,先教后学
        知识传授为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所以知识传授法长久以来是知识传播中最便利的一种方式。然而此种方式在运用阶段会致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相对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积极投身至知识构建之中,自主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思维能力。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应用对分理念,做到良好传授知识,实现先教后学。
        详细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述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确保自身所讲述的阅读知识能够与学生的思考形式之间积极配合。通俗来讲就是教师所讲述的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应为学生所缺乏了解的知识以及学生在之后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上述知识并不需要学生去深入思考或是了解,就能够直接予以获得。另外,也应培养学生利用自身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就应在授课阶段注意,需确保自身所讲述的内容可为高中生的思考提供重要的帮助,所讲述的内容也不能影响到高中生的独立思考,可见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要精简,传达出重要的知识内容。

这样能够节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凸显对分理念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贯彻价值。
        (二)问题导读,层层递进
        问题导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起点,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尽快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所以导读问题应具备明确的导向性,表现出阶梯状态,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任务。问题导读应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期间的“主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时常会提出较多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缺失丰富的信息含量,对多数学生来说,均能在未进行深入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解答出问题,还有个别问题学生仅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解决。但此种提问形式显然难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还会使整个教学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读问题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关键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而对分理念强调将语文阅读教学期间的“主问题”变为导读问题,在课前提出,而后由学生自主思考完成。以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期间“主问题”的方式来说,就需做到具体化阅读教学期间的目标以及重难点,构建成问题的形式,之后就能形成导读问题。
        (三)作业布置,积极反馈
        高中语文阅读作业通常被划分为习题类、记忆类、积累类等。但不管是何种作业类型,为学生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均是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以及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做题能力及记忆水平。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其内容通常较为相似,而作业难度方面的差异则通常表现在阅读文本上,这种作业布置形式忽视了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的阶段性特征。就摘抄来说,此方面的作业布置自由度相对较大,也较为广泛,但此种语文作业布置和教师授课内容之间缺失一定的联系性,难以表现出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所以会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啃老本”的现象,也会逐渐丧失对语文阅读的热情以及兴趣。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做到联系教学计划,把控教学的主要方向。就对分理念下的阅读作业布置来说,应将读书笔记作为重要的形式,强调关注平日的阅读教学内容,予以学生良好的反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吸收情况能够在读书笔记中加以体现,而教师也能够在笔记中予以积极的反馈,做到有效评价以及提醒学生。如此能够做到持续性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整个阶段均能保持学习方向的正确性,同时这种方式也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分理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产生显著的阅读教学成效。对此,教师可在知识传授、问题导读及作业布置等方面积极贯彻对分理念,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与质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蒯启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好家长,2017(38).
        [2]胡燕.对分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