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智勇
阳信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滨州 2518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断渗透在当今教育中。以往的教学,由于课堂时间紧凑,应试教育等原因,留给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时间少之又少。高中物理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为推进研究性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探讨
引言
高中物理是一门揭示事物客观规律,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规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关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高效的去学习高中物理知识,适当的结合当前教学特性,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是相当有必要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立足物理客观教学属性,能更好的兼顾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变得更具体化、生动性,对于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是,具体又该如何开展呢?
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养成自己动手习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可通过实验方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书本知识说服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而研究性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与深化理解理论知识,更利于学生强化实践能力。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给学生提供较高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中主动地寻求知识,将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探究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养成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增强了实践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物理知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未来步入大学生涯,甚至是步入社会的基础,所以其更需要强调综合素质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式、课程创新、课程评价都有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所以说,学校也积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去。应用研究性学习,想要将它的效能完全的发挥出来,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满堂灌”,一定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依照自我的思维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不要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左右。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开展物理学习,令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探究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物理应用能力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学生物理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利用价值认识片面,学习积极性随之降低。而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感观认识;因此,研究性学习模式更利于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提升。物理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不断地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就会有一种极强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强化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也要将现实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到物理知识的活学活用。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型学习的探讨
(一)创建良好教学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较大,而依托教学氛围为主的教学活动,自然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认为,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民主平等。因为高中生学习经历甚少,在学习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与现实有一定反差的设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带着高度容忍的精神。积极给学生创造创新探索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大胆探索,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在解放学生学习天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兼顾不同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有效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致。二是疑问激发。大部分高中生都具有严格的探索精神,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特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适当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巧妙的抛出一些有引导、激发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效牵引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引导他们开展更为科学、有意义的物理探索。
(二)通过教学提问,启迪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以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为基础。如何在课堂教育中展开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究和分享。课前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或者是查询互联网的方式,提前做好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主动放弃宣讲式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诱发学生思考。设立学习小组,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并通过探究判断,获得学习成果。过师生的配合,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问题,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图示,以此加深记忆,养成物理逻辑思维。
(三)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物理课本所涉及的各个章节中的实验内容罗列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实验计划。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物理技能的培养锻炼。实验在物理考试中,也占据着不小的分值,但是现如今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其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在考试的过程中,这部分的分值很难得到。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对应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展开实验教学,令学生在实验后仔细、认真填写实验相关的研究报告、实验流程、实验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等等,教师首先要带着学生走进实验室,而不是只是一味地在教室内,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一定要参与到物理实验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过程是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的过程,而这种能力也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基础,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更有必要。为避免出现研究性学习模式本末倒置和浪费教学时间等问题,教师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加强课堂教学秩序与模块把控,同时积极变通教学方案与方法。除此之外,应当加强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想法收集,以此作为教学整改依据,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新智.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新课程,2020(42):95.
[2]吴增锦.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06.
[3]谭冬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科普童话,2020(07):50.
[4]韩爱英.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5]钟晓丽.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学周刊,2019(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