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追问时机选择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 徐星
[导读] 项目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

        徐星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江苏省常州市,213031  
        摘要:项目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追问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追问时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课堂追问;计算思维;时机选择
        2017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1]。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模式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小组的形式,探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项目活动过程中主动构建、应用知识。恰当有效的课堂追问,能够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完善项目活动流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转变学习态度,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非数值计算”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如何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把握课堂追问时机,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生由浅入深开展思维活动,在追问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项目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让课堂更为精彩生动。  
        “非数值计算”是高中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4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算法设计中的分治思想,并运用二分查找解决实际问题,是对枚举、迭代算法以及数值计算等内容的延伸拓展,也是学生继续学习递归等算法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籍信息智能查询”项目为抓手,尝试应用追问的教学方式,把握合适的追问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二分查找”的学习,利用其算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并开展编程实践。
        1.创设生活情境,于项目引入处追问
        在项目式教学中,情境是指学生进行项目探究活动的环境。对于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现实情境,将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设计一些新颖别致、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项目引入时可以在预设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追问,引发学生对生活情境的思考,发现问题,进一步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片断一:
        师:每位同学在入学之际都会有一些基本信息存储在学籍系统中,例如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等。(展示学籍系统界面图片)。为了方便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系统可以有哪些功能呢?
        生:录入功能、删除功能、查找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
        师:(追问)老师想要了解班级里面某位同学的信息,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来进行查找呢?
        生:按照姓名查找可能会出现重名的现象,而学号则是唯一的,应该根据学号来查找。
        师:(追问)那么学籍系统实现快速查询信息的算法思路是什么?
        生:计算机将要查找的学号与学籍库中所有学生的学号逐一比对,一致的就是所要查找的学生及其相关信息。(补充)刚才同学所讲的就是穷举(也叫枚举)算法。
        师:(追问)如果学籍库中人数较多,要查找的学生学号又排在较后的位置,逐一比对过去效率偏低,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提高查找效率?
        生:可以将学号根据班级拆分若干范围,然后再在对应范围内进行查找。
        师:(引入)这位同学讲到的方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叫做分治策略,是把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若干同类型的小问题,各个击破,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接下来一起来学习分治策略的典型运用——二分查找算法。
        通过上述师生间一问一答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学籍系统实现查询功能的算法思路,引发学生对上节课中“枚举算法”这一知识点的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个问题“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查询方法?”,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2.构建知识体系,于项目设计处追问
        项目式教学大多聚焦项目活动中关键问题的解决,遵循项目成果达成或关键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

本项目中的关键就是“二分查找”,是对系统知识掌握有关键作用的知识点。因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应当有区分地多追问一系列问题,凸显该知识点的重要性,以此引起学生关注及重视。
        教学片断二:
        师:请大家以2-3人为一组,结合书本P101-102“二分查找”部分“巧翻字典”案例,应用其它数字化工具,合作自主学习,思考并概括“二分查找”的算法思想。
        生:(分组讨论后)在翻页过程中借助两个书签来划定目标所属范围,一开始的范围就是字典的首页和末页,翻到两个书签的中间位置,查看需要翻的页码在哪一侧,移动书签,将目标区域更新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以此类推,直到范围缩小到只有一个数时就能得到解。
        师:(追问)假设这个字典是活页的,不小心将字典的页码顺序打乱,还能用二分查找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页码打乱后,目标所属范围无法准确定位,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目标范围更新。
        师:(追问)那大家能不能概括描述二分查找的算法思想?它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生:二分查找是先以中点位置的元素作为比较对象,如果要找的元素值范围在中点的左侧,则待查序列缩小为左半部分,否则为右半部分,重复该过程,直到找到要找的元素。二分查找的适用条件是被查找的数据必须是有序的。
        学生理解二分查找的适用条件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教师只是以分组自主探究的形式,学生在搜集、提取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快速地聚焦这一关键。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前期讨论后,通过改变原有情境设定,设计一系列追问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
        3.解决实际问题,于项目实现处追问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算法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寻求计算的方法和规则,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对于算法设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提问,通过追问逐步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片断三:
        师:同学们对“二分查找”的思想已经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下如何利用“二分查找”来实现“学籍信息查询”的功能。
        师:首先,大家思考一下,在“学籍信息查询”功能中,将哪个变量作为查询条件?
        生:学生学号。
        师:(追问)对于学号,有什么要求?
        生:学号必须是一组有序序列。
        师:(追问)假设已经对学号进行升序排序的操作,那么利用“二分查找”来实现“学籍信息查询”功能的算法思路是怎样的?
        生:先以中点位置的学号作为比较对象,如果要查找的学号小于这个中间学号,那么待查的学号就缩小为左半部,否则就是右半部,以此类推,直到找到要查询的学号,并且输出该学号学生的基本信息。
        师:(追问)刚才同学们用自然语言描述了算法的基本思路,那么将其转换为流程图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将流程图补充完整。
        生:完成流程图填空,进一步填写代码填空。
        该教学片段中,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为例,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查询学号”问题的算法设计,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流程图和代码编写实现项目。
        项目式教学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是辅助引导的角色,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把握追问时机,实施有效的追问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信息技术课堂更有效率,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
[2]季燕.例谈课堂追问的点与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4):35-36.
[3]李西华,许世红.把握课堂追问时机,促进交流素养的培养[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03):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